上一版/ 02版:甘南日报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希望在这里腾飞
——甘南州教师培训中心工作纪实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6年04月26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马云 通讯员 李俊庆 文图


  记者 马云 通讯员 李俊庆 文/图

  编者按:1999年4月,甘南州教育局依托甘南师范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挂牌成立了“甘南州教师培训中心”。回眸风雨历程,甘南州教师培训中心合着全国教师培训的节拍,在全州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的培训工作中走过了充满激情的十七年。
  特别是近年来,培训中心进一步深化教师教育改革,不断创新教师培训模式,将全州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培训工作搞得风生水起,描绘出一幅绚丽多姿的生动画卷。

  初春,一轮朝阳洒在了甘南师范学校综合教学楼,远远的就听见教学楼前的中心广场上人声鼎沸。此刻,来自甘南州七县一市农牧村学校的40多名基层教师结束了为期10天的培训,将奔赴各自工作岗位,握手、拥抱、合影……挥别与留恋交织,笑容共喜泪齐飞,依依不舍的情愫弥漫于告别现场上空。
  这是近年来,甘南州教师培训中心工作中常见的场面。学校不大的广场承载了太多的希望与祝福。
  这里是我州基础教育的一面旗帜,百年教师教育史,培养和培训了数万优秀教育人才,遍布我州七县一市的每个乡村……
打造一流教师教育基地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翻开甘南州教师培训中心简介,一串任务清单和数据让人感叹:通过理论讲授、观摩实践、考察学习等多种培训方式,先后圆满完成了全州小学和初中教师的全员培训任务,承担了全州“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藏汉‘双语'类教师培训”等多层次多类别的培训,累计培训各类教师25800多人次。
  更令人振奋的是,甘南州教师培训中心于2013年4月被教育部批准认定为甘肃省第一家国家级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并先后20余次获得国家、省、州级奖励,特别是2008年被省政府评为“甘肃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10年被省教育厅授予全省“普九义务教育项目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教师队伍中有35人次(个人)获得(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特级教师、省优秀专家、省“555”工程人才、省州园丁奖等荣誉称号。
  在这些重大荣誉和举措的背后,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起到根本性的作用。
  作为目前全州唯一一所专门从事教师教育、培训、教研的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甘南州教师培训中心把教学研究、教育科研和培训指导能力建设作为提高培训者综合素质的重点,在培训过程中高度重视教师素质养成,将“师德为先、学员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的教师职业素养贯穿培训全过程。培训中心尽量创造条件,每年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国家、省、州级培训和学术交流会,学习经验,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不断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及时更新教学理念,不断提高现代教育教学管理能力,每年组织一批业务精湛、专业突出的骨干教师参与国家级、省级、州级类的培训,培训时间超过72小时,并组织教师网上收看专家讲座。通过学习把更多的先进理念、教学方法、研究成果带回来,加以融合、内化、吸收并推广,使全体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得到全面提高。近六年,外派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达386人次,先后共举办七届“教育教学学术研讨会”,创办校刊《探索与实践》,至今已刊出19期,全体教师在国家、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310余篇,自主编译出版培训教材58部,承担省级及省级以上教研课题18项,其中9项已结题。
  目前,培训中心的教师队伍专兼结合,特优并存,专业结构合理,学历职称达标。学科教师配备齐全,师训工作经验丰富,教育科研成果显著。
构建特色教师教育体系
  当今社会部分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致使许多学校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走入误区。这种只重视“教书”,而忽略“育人”的急功近利教育行为,其结果就是辍学的问题学生越来越多、留守孩子教育问题越来越多,家长没有时间管,老师不愿意教,学校不愿意收,面对这一社会问题,首当其冲要让教书育人的全州中小学和幼儿教师走出认识误区,甘南州教师培训中心勇敢地承担起了社会和教育责任。
  培训中心自成立以来,在教师培训中不断加强以“应用”和“能力”为导向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体系建设,始终把思想政治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德育教育列入培训的必修课,从根本上提高了甘南州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目前已形成较为成熟的“双主题培训模式”,即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培训和业务技能培训,着重强调信念养成和实践能力培养,注重基本技能训练,努力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并通过精选对培训学员有重要价值的课程内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科前沿知识、教育改革和教育研究最新成果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受训的夏河县麻当小学教师李生胜说,“通过参加培训中心举办的‘双主题培训’,使我更加明确了自己肩负的责任,平时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要给学生倾注更多的爱心,关注他们的思想,不怕后进生,学困生,想尽一切办法把他们培养成人、成才”。
  与此同时,培训中心还建立“双语”教师培训专家团队库,更多地关注农牧村“双语”类教师培训,把农牧村“双语”类教师培训做为首要工作和特色工作来抓,截止目前,培训中心已完成“双语”类教师培训5487人次,全面提升了我州“双语”类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填补了我省教师培训中“双语”类教师培训的空白,取得了实效。
  曾参加过小学《藏语文》培训的玛曲县木西合乡寄宿制学校的藏语文老师卓玛拉草深有感触地说:“过去到州外参加的培训都是汉语授课,听课、理解有点困难。这次培训主要是藏语进行的,学习交流起来很方便,特别是到合作市藏小现场观摩听课,参加学校聘请的小学藏语文优秀教师进行说课、评课等活动,感觉收获很大。这是我最满意的一次培训,希望这样的培训多开展几次”。
创建教师教育资源平台
  美丽的新校园,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录播室中先进的摄像系统,功能完备的多媒体教室可以清楚地掌握每个学员的学习动态……如数家珍般的介绍,掩饰不住的快乐洋溢在培训中心各教师的脸上。
  人们仅知道,培训中心给每位受训教师提供的是一条“充电”的金光大道,但很少有人知道,培训中心为全州中小学和幼儿教师们铺就这条金光大道,付出了怎样的艰辛……
  培训中心总务主任李文生说,“以前学校只有几排平房,年久失修,经过历届领导的积极争取和狠抓建设,如今培训中心建有综合教学楼、培训办公楼、艺术实验楼、标准化培训公寓、最高端的网控中心机房、电子备课室、多媒体教室,图书室藏书5万余册,阅览室订有200多种报刊杂志,开通了200多个终端覆盖校园的互联网,良好的设施可同时承担开展500人以上的培训任务。”
  经过多年坚持不懈地努力,培训中心在教师培训机构专业化发展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新探索,逐步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学校积极主动搭建了甘南州各级各类学校校本研修的平台,聘请专家进行校本研修讲座,开设了校本教研培训班。根据培训需求,聘请有较高理论素养,经验丰富、成果显著的州内外专家、教研人员、教育行政干部、中小学校长、中小学及幼儿园骨干教师给参训学员授课。同时,大力推进培训中心教师与基层学校的交流合作。中心负责人和培训专任教师经常深入基层、深入学员,倾听基层学校的心声,及时掌握培训需求,全面了解培训效果,及时发现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和提高培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也使基层学校成功的教育教学经验得到了及时总结和推广。经过调研提出的有关教师教育等方面的人大议案先后有5项被州人大采纳,参与制定的多项教师培训方案被州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采纳并实施。
  前来培训中心参加过培训的合作市南木娄小学教师马伟程笑着说:“现在学校特别漂亮,而且校园网实现全覆盖,我们无论在教室还是宿舍,都可以上网学习,在远程教育培训中除了可以聆听知名院校专家教授的授课外,还可以通过网络随时与专家、兄弟院校的学员教师互相交流心得、探讨业务,在这样的学校受训真开心!”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前进中的甘南州教师培训中心,恰如绿树鲜花,绽放出绚丽的辉煌。
  培训中心负责人王学文说,州教师培训中心是我州农牧村中小学教师成长的摇篮,从成立至今就一直承担着培训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的任务,为我州基础教育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是提高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因此,在“十三五”开局之年,我们希望能在我州创办一所专门从事教师教育的培训机构,便于进一步更好地深化教师教育改革,打造教师教育特色,从而探寻教师教育新思路,开创教师教育新局面。
  多年的教师教育历程使学校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同时也打下了坚实的办学根基。她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为甘南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正如州教育局党委书记杨自宏在教师培训工作调研总结会上说的:“通过实地调研平凉、兰州、临夏等兄弟市州在教师培训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我们必须要进一步明确全州教师培训工作改进的方向,从我州教育事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高度谋划好‘十三五’期间的教师培训工作,要按照统筹规划、改革创新的原则,完善培训制度,创新培训模式,努力为我州打造一支一流的教师队伍”。
  立足当前,放眼未来,记者相信,团结务实的培训中心领导班子,带领全校教师走在教育培训的前沿。今天她不是最好的,但她会有更美好的明天!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