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日报>> 2016年04月28日 >>2版:2版


奉献的人生最美丽
——记卓尼县恰盖学区白土咀学校乡村代课教师杨夏道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6年04月28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何龙 马淑芳 加次力


  记者 何龙 马淑芳 加次力

  一个伟岸的背影,承载着乡村孩子的梦想。他是大山里的老师,他有父亲般的胸怀。以教之义,他打开一扇窗,让孩子们发现新的世界。以爱之名,他用最温暖的方式,让孩子们感受父爱的情怀——他就是恰盖学区白土咀学校乡村代课教师杨夏道。
  1992年毕业于恰盖学校初中,同年9月,当上了代课教师。最初他每月只领60元工资,常常断炊挨饿。两年以后,县上给他每月发100元工资,他的生活依然紧张,只是挨饿的次数减少了。周围的群众实在看不过去,常常拿些糌粑、肉片,接济他的生活。他经常穿的衣服已经洗得发白,但他没钱换一套新的。
  二十年来,他的学校一直是“一校、一师、一班”的“三一”学校,他一直坚守在这个特殊的岗位上,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他不仅完全担负了学校全部工作,而且把自己全部的爱,都交付给了藏族孩子们。他因伤做过开颅手术,导致他腿脚行动不便。他不但没被病痛打倒,反而笑着面对生活,面对他亲爱的孩子们,用所有的爱为这些天真的孩子们打开一扇知识之窗。
  二十年来,他每天早上到学校不远处的独木桥头接孩子到校,放学了,又送学生过桥。在护送路队的时候,他经常在路上给孩子们讲解交通规则。在这偏僻的山区,给孩子们讲解这些看似多余,但他不这样认为。他知道,以后孩子们升学,第一个最需要的,就是遵守交通规则。遇到恶劣天气,独木桥滑,他接送学生时,不得不把学生一个一个背过桥。
二十年来,每次上课,他就像注射了兴奋剂一样,精神抖擞。因为课堂是他实现梦想的舞台,只有在这里,他才可以得到欣慰和满足。藏语文、汉语文、数学、音乐、体育、美术等各科,都是他一身承担的教学任务。前后教出了700多名学生,有几十名学生考上了大学。
  “我是一名队请教师,虽然工资低,但没有失去信心,因为我热爱本职工作,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今后我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工作,为本地区的教育事业尽一份绵薄之力。”杨夏道说。
  孩子们喜欢跳舞。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是他自己参与这些活动,谈何容易?行动不便的他,用自己的手机播放音乐,只能做一些简单的示范动作教学生跳舞。他这样做,完全是为了让学生接受到全面的教育。正如他自己所说的:“生命不燃烧就不精彩,我愿为教育事业燃烧生命。”
  二十年来,每当有学生不来上学,或者有困难,腿脚不便的他,蹒跚着爬过十几里崎岖山路去学生家里家访,他教过的学生没有一个中途辍学的。
  “有人说是金子总会发光,但我不是金子,我只是凭着一颗朴素和纯洁的心,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发出了自己的一点正能量。”杨夏道说。
  在恰盖学区工作过两年以上的每位教师都知道杨夏道老师是怎样的一个人。学校党支部书记闫尼格是这样说的:“杨夏道同志从教20年来,一直在基层一线工作,他以最低的工作报酬,从事着最高尚的职业,他对工作兢兢业业,对恰盖的教育事业奉献了全部精力。他在学生心目中是最可敬可亲的老师,他在家长心目中是最负责的老师,在我们心目中是最称职的老师。”
  二十年间,他不仅担负着三个年级的所有教学任务,还要尽心备课,他年复一年重复教着同样的科目,但他的备课教案都是重新设计,重新写过。批阅作业更是毫不马虎。杨老师批阅过的作业本,书写认真工整规范,无论是改符号,还是评价意见都很规范,而且很有创意。
  我们相信,他还会创出更为辉煌的成绩,让山区的孩子像一个个雏鹰,陆续从这里纷纷起飞。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