倔强的爱撑起残疾人的一片天 ——临潭县残疾人联合会工作纪实 记者 李亚键 杨雪莲 通讯员 李正
五年来,临潭县残疾人工作在州委、州政府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残联的具体指导和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以建设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为出发点,以完善残疾人社会服务体系为突破口,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国家扶持、市场推动,统筹兼顾、分类指导,立足基层、面向群众”的总体要求,全面落实了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切实解决了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进一步推动了残疾人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近五年工作成就 (一)全力实施了有关康复项目 近五年来康复工作取得了突破,每年对聋儿和脑瘫儿以及假肢装配人员进行了摸底筛查,共计筛选出参加省、州残联康复培训的聋儿家长29名;组织完成了61名聋儿、78名脑瘫儿、44名智障儿的筛查和转介服务;筛查并转介需要装配假肢残疾人53名;认真开展了白内障患者地调查摸底工作,积极组织白内障患者到医院进行检查筛选,为422名白内障患者实施了免费复明手术,2014年在全州范围内率先建立了白内障无障碍县;完成盲人定向行走训练66人,为5名听力障碍儿童实施了人工耳蜗种植项目,为5名听力儿童开展了康复训练,建立了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站1个,完成肢体残疾人社区康复训练44人;五年合计发放轮椅285辆,助听器100副,腋拐70副,助行器50件,坐便器80件;为省政府“百千万”人才培养项目输送社区残疾人康复协调员10人,在职干部2人;通过电视、宣传册等形式宣传儿童残疾预防知识,使全县儿童残疾预防与早期康复知识知晓率达75%。 (二)大力推进了扶贫解困工作,全面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 近五年来,临潭县将贫困残疾人作为重点扶持群体,优先纳入了政府扶贫对象,纳入整村推进和全县扶贫规划统筹安排,优先帮扶。2015年,围绕全县农牧业发展布局,积极争取了扶持项目培育阳光助残扶贫师范基地1个,依靠科技、项目、产业、信息带动了1800余名贫困残疾人脱贫致富。对300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实施了危旧房改造项目,切实改善了贫困农村残疾人的居住条件。五年共对1500余名农村残疾人进行了职业技能培训,使他们掌握了一定的劳动技能,靠一技之长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五年通过元旦春节慰问和临时救助等形式帮扶贫困残疾人603人次,共计发放救助金5.58万元。把帮扶残疾人与“精准扶贫”和“双联”行动相结合了起来,有序组织干部职工结队帮扶三岔乡岳家河村的贫困残疾人21户,通过四年来的有力帮扶,岳家河村21户贫困残疾人脱贫13户,14户实施了残疾人危旧房改造项目,21户全覆盖享受了特困残疾人生活救助,通过项目整合和自筹等各种方式,共计为岳家河村投入帮扶资金40余万元。今年经过摸底显示,全县目前有纳入精准扶贫建档立卡的贫困残疾人群众1121人,2015年通过扶贫贷款和其他政策扶持脱贫了291人。 (三)大力构筑了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 鼓励和支持了残疾人积极参加基本养老、医疗、工伤、失业和生育保险。2013年对符合低保条件的城乡贫困残疾人家庭实现了应保尽保,对一、二级残疾人和特困残疾人最低生活保障覆盖率达到了100%。截止2015年底,全县有一二级和特困残疾人最低生活保障享受对象3445人,使残疾人基本生活得到了稳定的制度性保障。2013年,还对全县2334名享受一二类低保的残疾人在原先低保标准的基础上提高了20%。统筹解决城乡低收入特困残疾人家庭困难,针对重度残疾人、一户多残、老残一体、流浪残疾人等特困残疾人群体,落实了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和特困残疾人生活救助。截止2015年底,共计为1920人次发放了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为1800人次发放了特困残疾人生活救助,合计发放补助救助金额441.84万元。 截止2015年底,我县有持证残疾人4990名,新农合残疾人参保人数为4462人,参合率达100%;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残疾人参保人数为425人,参保率达96%;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残疾人参保人数为2089人,参保率达100%(其中1363人为提标对象,726人为扩面对象,届时实现了我县残疾人养老保险政府代缴全覆盖);城乡残疾人医保住院报销比例提高15%的覆盖率达100%。 (四)残疾人教育、就业情况 继续巩固和提高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对学龄期残疾儿童少年,鼓励支持家长送孩子入校随班就读。2015年据全国残疾人专向需求调查数据统计显示,全县有143名学龄期残疾儿童入学接收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了79.3﹪。 2010年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县残疾人文化程度和综合素质,县残联经会议研究并报请县政府分管领导同意,决定利用残疾人就业保障金资金对户籍在本县、且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代残疾人证》,考取国家承认学历的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教育学校(职业高中、职业中专、普通中专和技校)、高等院校(国民教育系列,大专及相当学历以上)的残疾学生进行资助,并确定发放标准为:特教学校学生每学年补助1600元,高中生每学年补助1000元,大中专生每学年补助不超过2000元。2014年根据省政府“百千万”工程项目对全县义务教育阶段的贫困残疾学生也给予了资助,资助标准为每学年500元。2015年对学前教育的贫困残疾儿童给予了资助,资助标准为每学年1000元。五年来共计利用保障金资助各类学生153人次,合计发放资助金额18.94万元。下一步将结合省政府“百千万”工程项目,加大在校残疾少年儿童的扶持资助力度和扶持资助覆盖面,到今年基本实现在校残疾学生资助全覆盖。 就业方面,2014年落实了政府公益性岗位按30%的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政策规定,由县人社局安置了32名残疾人在公益性岗位就业;大力扶持残疾人自主创业,进一步提高了残疾人个体就业水平,五年共帮助44名残疾人从事了个体经营,并对每户给与了2000-5000元的扶持资金,2015年对14户自主创业的残疾人每户给与了20000元的资金扶持,五年通过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合计发放扶持资金43.41万元。同时,帮助200名城镇残疾人实现了就业,3000名农村残疾人稳定了从业,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率达到了60%以上。开展了多层次残疾人职业教育培训,强化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培训残疾人800余名。 (五)全面维护残疾人基本权益 2010年确定了基层残疾人维权示范岗1个,建立了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站1个,聘请我县洮阳律师事务所丁克仁律师为法律工作站助残律师,并对142名有法律服务需求的贫困残疾人提供了优质、便捷、高效的无偿法律援助和服务。建立健全了残疾人信访事项督查督办与突发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机制,畅通了残疾人信访渠道,加大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将残疾人信访反映的突出问题基本解决在了基层,使残疾人信访办结率达到100%。 (六)全面夯实了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 按照基层残疾人组织规范化建设33条标准,紧扣专职委员选配、误工补助落实、办公条件改善、工作制度建立、服务任务明确等重点环节,提高了基层残疾人组织服务能力和水平。乡镇残联和社区残协残疾人专职委员全部纳入了公益性岗位,全县所有村残协残疾人专职委员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并且采取多种补贴形式,乡镇和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每人每年享受了不低于600元的津贴,村残协专职委员每人每年享受了不低于1200元的误工补贴,切实稳定了专职委员队伍,加强了基层残疾人工作力量。 二、具体做法 在“十二五”期间,临潭县在各项残疾人工作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主要还是离不开好的工作方法。归类起来主要有这么四点:一是工作开展过程中密切联系群众。临潭县残联在开展的各项工作中,都通过实地调研走访,倾听群众的所需所求,然后通过集体讨论研究,制定实施方案,使残联每项民生工作都落到了最需要的群众身上,起到了“解渴”和“补血”的作用;二是五年来县委、县政府结合临潭县工作实际情况,出台了有利于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文件,通过政策倾斜全力支持了残疾人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主要出台的文件有:《临潭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临潭县残疾人联合会关于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实施方案>的通知》(潭政办[2010]121号)、《中共临潭县委临潭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临潭县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县委发[2010]77号)、《临潭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潭政办发[2011]155号)、《临潭县人民政府关于转发甘肃省扶助残疾人规定的通知》(潭政发[2011]160号)。三是残联机关干部通过扎实学习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提高了自身服务于群众的理论素养。近几年来,残联班子鼓励和引导机关所有党内党外干部都通过集中学习、个人自学以及函授学习等形式扎实学习了理论知识和业务知识,普及了法律和工作技巧常识,提高了干部的自身理论素养,培养了服务于广大残疾人群众的职业能力,为“十二五”期间的各项工作开展提供了人才保证。四是开展各项残疾人工作时整合了项目资源,一齐发力使得工作效果突出。随着近几年国家对残疾人事业的逐步关心,各类民生项目逐步在残疾人群众身上得到了惠及,临潭县借着项目的优势,集中力量专攻薄弱环节,使项目得到了充分利用,也使最贫困的残疾人得到了最实惠的帮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