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1版:甘南日报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玛曲精准扶贫工作系列报道之一
夯实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精准扶贫进程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6年05月11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李建舟 苏琳喜


  记者 李建舟 苏琳喜

  甘南高原,春天的脚步姗姗来迟。五月的玛曲草原嫩绿的小草才悄悄探出了头,给刚度过漫长冬季的茫茫草原带来一片新绿。
  来不及欣赏草原那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美,已经到了县城东南边的曼日玛乡。走进乔科新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别样的画卷:宽敞的通村道路,时尚的太阳能路灯,干净整洁的小康宅院,设施齐全的村级文化广场……
  曼日玛乡地处玛曲县城和四川若尔盖县唐克镇的中间地带,应该说旅游和商贸相对发达的唐克镇和玛曲县城对该乡有所辐射带动作用。但是,曼日玛乡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处于滞后状态,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社会化发育程度低。“1991年,我就到乡上工作了。当时全乡只有乡政府、卫生院、兽防站和邮局等几间单位办公用房,群众住的是毡房,没有电,晚上照明用的是酥油灯,行路难、吃水难、看病难、通讯难……然而,这几年随着党的惠民政策和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扶贫,我们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曼日玛乡工作了15年的包村干部尕藏加对于这几年乡上的变化可真是历历在目,尤其说到开展的精准扶贫工作,他是最有发言权的见证人。
  “过去给钱给物的扶贫方式,群众只是被动地接受,生活条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为了让群众尽快脱贫,各级扶贫干部在扎实开展村情民意调查、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组织召开村民大会,选择最适合的发展项目,加大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建设,从根本上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尕藏加说。
  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曼日玛乡取得了怎样的成绩?经过采访了解,该乡紧扣“六个精准”工作要求,在“精”上做文章、“准”上下狠招,坚持做到标准不降、环节不少、质量不减,全力推进各项任务落实。截至2015年底,贫困发生率3.39%,小于5%目标值,达到要求;5个行政村通乡水泥(砂砾)路实现全覆盖;牧民饮水已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饮水安全贫困户比率达到100%;所有自然村及定居点动力电实现全覆盖,对达不到通电要求的放牧点(夏季牧场)发放光伏电源920套,建设集中式光伏电站3座,解决不通电问题;省州下达危房改造计划260户,现已全部完成工作任务,贫困户全部实现住房安全;已实现了4个贫困村标准化卫生室全覆盖……
  村民才让扎西告诉记者:“现在我们的路好了,用水方便了,赚钱门路有了,多亏了扶贫政策的支持。”
  近年来,玛曲县始终把抓项目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第一要务,作为推进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来落实,提高谋划项目、引进项目和落实项目的能力和水平。
  2015年,组织实施各类项目98项,一大批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基层政权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特色产业开发项目落地实施,为有效破解发展瓶颈制约奠定了坚实基础。尤其是玛久二级公路、玛沁三级公路、黄河干流玛曲段塌岸综合治理、县城引水等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为加快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强大动力。坚持全县“一盘棋”思想,打破以往各行业部门各自为阵、撒胡椒面的做法,整合扶贫专项资金、财政“一事一议”资金、以及畜牧、发改、交通、住建等涉牧资金1.49亿元捆绑使用。
  “十二五”期间,在县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共落实县级配套资金9080万元,实施县乡村各类道路58条1183公里,完成贫困户危房改造4870户35400平方米,新建牧民定居点12个,4340户牧民实现定居。新建大口井1044眼、人饮工程144处,解决5.02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完成贫困户帐篷改造668户,安装了5974套户用型光伏电源,建设23座集中式光伏站点,解决了3.2万人在夏季放牧点的用电问题。为进一步寻求与周边地区和周边县市全方位的经济交流与合作,投资1070.9万元建成甘青川玛曲县活畜交易综合大市场,日交易量达1200个羊单位,年有效交易额达2.4亿元。组建成立村级发展互助社43个,累计投入资金1371.2万元,村均达到31.89万元,为发展注入了动力。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