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1版:甘南日报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为了美丽家园
——我州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纪实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6年05月12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张成芳 陈建强


  记者 张成芳 陈建强

  羚城变整洁了!城区的主次干道整洁清爽、平坦宽阔,大街小巷干净卫生,美观亮丽。
  羚城变规范了!城区沿街的店铺招牌统一规范,占道经营的流动摊点越来越少,施工工地秩序井然。
  羚城变美丽了!城区的各个角落,处处花团锦簇、绿树成荫。夜幕下,灯火辉煌,流光溢彩。
  不只羚城,走进我州各县市,处处展示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处处涌动着创建美好家园的热情。
  “深入持久地开展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是州委、州政府立足州情实际、顺应群众期盼、着眼圆梦小康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这项工作启动以来,各级各方面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全面发动、精心组织,上下联动、统筹推进,舆论引导、典型示范,突出重点、跟进督导,一场声势浩大、规模空前的行动在甘南大地迅速展开,动员范围之广、行动见效之快、群众反映之好、社会影响之大前所未有,初步形成了大规模、全覆盖、综合性、常态化的工作局面,其巨大的现实作用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已经和必将在提升对外形象、助力旅游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增进民生福祉、加快小康进程的伟大实践中持续显现。”在4月21日碌曲召开的全州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现场观摩推进会上,州委书记俞成辉如是说。
  在夏河县拉卜楞镇洒乙昂村、唐尕昂乡唐尕昂村、扎油乡扎油曼村、王格尔塘镇旦岗村,图文并茂的文化墙取代了残垣断壁,绿地取代了臭气熏天的泥水沟,一个个小广场、小公园取代了房前屋后的厕所、猪圈。农舍里不见秸秆柴草随意堆放,地头果园中恼人的白色污染物不见踪影。
  55岁的博拉乡博拉道村村长召玛才旦乐呵呵地说:“在乡领导的带领下,干部和僧俗每天清理街道、巷道、河道以及公路、草滩里的垃圾,如今村里发生了巨大变化,昔日的牛粪、纸屑果皮消失了,村道泥泞路滑的现象不存在了,村里干净了,村道宽敞舒适了,娱乐活动多了。去年,我们村又被确定为生态文明示范村,真是太好了!”
  近年来,我州坚持把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切实将综合整治工作上升到优化环境、展现形象、促进发展、惠及民生的高度来认识,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整治责任、持续传导压力、建立有效机制、夯实基础保障、强化整治措施、广泛发动群众,以城区、乡村、景区景点、公路沿线、河道水域为突破口,整合各类资源,协调各方力量,大打环境卫生翻身仗,城乡面貌发生了崭新的变化,为促进全州旅游业发展换了新衣服、洗净了脸面、擦亮了眼睛,使爱环境、讲卫生、守秩序、促和谐成为全州各族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为建设幸福美好新甘南聚集了人气、引进了财气、增足了底气。
  在城乡环境卫生整治中,我州各县市结合各自实际,打特色仗,出特色牌,取得显著成效。
  夏河县在环境卫生整治中,提出了“十个严禁”“五个延伸”的要求,充分发挥“负面”典型教育引导作用,采取媒体曝光、举报反映等形式,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形成全社会关注、支持和参与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良好氛围。
  “我们村和江苏的农村差不了多少!”今年31岁的舟曲县坪定乡坪定村村民谭燕龙一直在江苏打工,说起自己的家乡他无比自豪,家乡这两年的变化太大了,土路变成了水泥路,还装上了路灯。曾经的死水潭也修建成了美观实用的文化广场,村里设置了垃圾箱,还配备了垃圾回收车,成了名副其实的美丽乡村。
  舟曲县把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作为践行“三严三实”和“四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有效载体,进一步统一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突出舆论引导,通过树立和推广典型,不断提高群众文明素质、爱护环境和保护环境的环卫意识,引导社会树立新风正气,形成共建共享秀美乡村环境的良好氛围。
  “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保持室内外清洁卫生,院内院外勤打扫,厨房厕所勤冲洗……”这是记者在临潭县古战乡古战村文化墙上看到的“卫生公约”。村党支部书记申占峰介绍,“公约”是村民们共同制订的,目的是倡树整洁卫生、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村民开展环境保护自治。他们还把村庄整治活动中的“村庄绿化、庭院绿化、道路绿化”等主要内容,编成“花儿”的曲调,广泛传唱,增强了农民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意识。
  临潭县在环境卫生整治中,抽调相关负责人组成督查组,建立了早、中、晚督查制度,完善了日检查、日反馈的考核工作制度,对城区每日的市容环境卫生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将“视线内见不到垃圾”的目标要求落实到整治成效上,全面推进了环境卫生长效化、精细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为实现“靓丽临潭”的目标和县域经济转型跨越奠定了良好的环境基础。  
           (下转二版)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