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建舟 通讯员 薛卢涛 祝小辉
“实现4.95万农牧村贫困人口脱贫,117个贫困村和合作市脱贫摘帽……”日前,《甘南州2016年脱贫攻坚工作要点》正式印发,详解今年实施的24项扶贫重点工作。从措施、保障、政策等方面对我州“十三五”扶贫攻坚工作、我州到2019年底完成小康统计监测各项指标以及如何打好“十三五”脱贫攻坚开局之年年度战,作了全面、具体部署。 《要点》明确了2016年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坚持全面小康与脱贫攻坚同步推进、区域发展与精准扶贫协调实施、夯实基础与提升能力联动攻坚、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互促共赢、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有效衔接,确保扶贫对象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州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稳定脱贫3万人,继续巩固脱贫1.95万人,117个贫困村和合作市脱贫摘帽,实现“十三五”脱贫攻坚的良好开局。 围绕对象精准,提升三项管理水平 提升建档立卡工作水平。按照省、州、县层层签订的脱贫攻坚责任书目标任务,逐级分解“3+1.95”万人减贫指标,实行实名制管理,做到减贫人口基本信息、致贫原因、脱贫需求和帮扶措施清晰准确。继续深化审计问题整改工作,对照“两不愁、三保障”脱贫目标,全面核查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和贫困人口,重点对扶持对象准不准、脱贫需求清不清、帮扶措施实不实、资金项目使用准不准等问题进行集中整改,补齐短板。严格按照“一核二看三比四评议五公示”的程序和方法,逐户逐人彻底核清基本情况及致贫、返贫原因,实行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真正让扶贫工作扶到点上。 提升大数据管理平台的建设和应用水平。着眼数据采集科学,协调指导各县市和州直行业部门继续完善大数据信息采集表,强化业务指导培训和数据审核把关,稳定县乡数据录入队伍,做好与建档立卡、“853”挂图作业数据的衔接,确保数据采集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准确性。强化数据分析和结果运用,不断总结应用平台评估落实“1+17+1”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措施、评价政策执行情况和各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成效的好办法,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为各级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提升“853”挂图作业水平。进一步规范脱贫攻坚任务书、时间表、作战图,全面准确掌握贫困人口规模、分布及居住条件、收入来源、致贫原因等情况,实行脱贫销号、返贫挂号,倒排工期、不落一人,做到平台8个准、村级5张图、户户3本账,确保实现扶贫对象进、出、退的精准管理,切实解决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的问题。 持续推进“1+17+1”扶贫方案落实纵深化 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立足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原则,加快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立易地扶贫搬迁投融资平台,抓好搬迁对象对接、资金筹措、政策制定、机制建立和效果监测等重点工作。2016年,全州将实施易地扶贫搬迁2412户12823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948户4401人,与建档立卡户同村同步整体搬迁的非建档立卡户1464户8422人。 危房改造脱贫一批。深入开展全州贫困户住房情况全面摸底调查,统筹开展农牧村危房抗震改造,把建档立卡贫困户放在优先位置,提高补助标准,保证房屋质量,探索采用贷款贴息、建设集体公租房等多种方式,切实保障贫困户基本住房安全,年内改造贫困户危房5000户。 发展教育脱贫一批。加快行政村幼儿园建设步伐,完成“全面改薄”项目年度任务;继续实施面向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农牧村学生的专项招生计划,研究制定民族地区因学致贫的政策措施;继续落实对全州学前教育幼儿免保教费、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普通高中学生免学杂费和书本费、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省内高职(专科)院校学生免学杂费和书本费、对乡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发放生活补助等特惠政策,稳步提高学前教育毛入学率和义务教育巩固率。 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脱贫一批。年内实现贫困村标准化卫生室全覆盖,提高符合条件的贫困村卫生室执业乡村医生定额补助标准,继续选派州县医院医生到乡村医疗机构多点执业;扩大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病种,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围,降低农牧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大病保险起付线,提高大病保险报销比例。 结合生态保护脱贫一批。加快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将部分贫困人口转为护林员,加快脱贫步伐;结合国家第二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以及生态补偿政策的落实,大力发展生态经济,让更多群众端上“生态碗”,吃上“生态饭”,充分享受“生态红利”;推进扶贫整村推进与生态文明示范村建设有效衔接,着力补齐生态文明示范村建设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保障和能力素质提升上的短板,探索出生态扶贫脱贫新路子。 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制定农牧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的实施方案;提高农牧村一、二类低保标准,实现低保线和扶贫脱贫线“两线合一”;建立农牧村低保和扶贫开发的数据互通、资源共享信息平台,实现动态监测管理、工作机制有效衔接;健全完善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和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监护,实现城乡孤儿基本生活补助统一标准。 民生改善脱贫一批。新建19项411公里农牧村公路通畅工程,完成结转的40项529.7公里农牧村公路通畅工程;启动实施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立从“源头”到“龙头”的农牧村饮水安全工程体系;加快农网升级改造,实现贫困自然村全部通动力电;加快贫困乡村宽带网络建设,贫困村宽带信息网络覆盖率达到90%以上;加快贫困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贫困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乡村舞台)覆盖率达90%。 推进体制改革,激发精准扶贫活力 全州将围绕全州18个特困小片带和预脱贫的117个贫困村,依托整村推进等重点扶贫项目,整合包括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在内的各类到县市资金,大力开展整乡整流域整产业连片攻坚,集中力量解决贫困村基础设施、增收产业、公共服务等突出问题,全州各部门单位全年整合资金将达到18亿元以上,全年落实精准扶贫专项贷款5亿元以上。 提升互助资金运行管理水平。在全州互助资金实现建制村全覆盖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对互助资金项目的投入力度,按照“中央和省级专项扶贫资金安排20万元,县市配套10万元”的资金筹措原则,力争村均互助资金总量达到50万元,解决贫困群众发展产业资金短缺难题。对现有互助资金长期闲置的按相关管理办法予以坚决调整,切实做好乡村换届过程中互助资金的监督管理和法人变更工作。 改进扶贫资金项目使用方式。下放财政专项扶贫的立项审批权、计划安排权、管理使用权;通过互助资金、股权投资、贷款贴息等方式投资,集中用于贫困群众增收和危房改造,最大限度发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粘合剂和撬动作用。 加强扶贫资金监管。严格落实“三张清单一张网”工作要求,对扶贫资金项目进行公示公告,认真受理“12317”扶贫监督电话和群众来信来访等举报事项,不断拓宽监管渠道,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建立重大涉贫事件的处置反馈机制,坚决查处虚报冒领、截留私分、贪污挪用、挥霍浪费等违法违纪问题,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认真整改,完善措施,健全机制。深入开展集中整治和加强预防扶贫领域职务犯罪专项工作。 强化指导服务,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供有力保障 《要点》指出,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充实丰富“1+17”政策体系。把学习领会好中央和省州相关会议和文件精神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理解把握中央和省州政策要义,切实把政策用实用足用活用好,确保脱贫攻坚政策措施落地见效。 紧盯到村到户抓落实。要继续实行扶贫脱贫对象实名制管理,逐村逐户逐人了解致贫原因,摸清脱贫需求,依据脱贫标准,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突出帮扶措施的针对性和组合配套。加快“1+17+1”精准扶贫各项方案的实施进度,突出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与各项扶持政策的衔接配套,实行差异化、精细化、“滴灌式”帮扶,确保项目、资金、力量精准帮扶到位。 紧盯凝聚合力抓协调。州直各部门要认真履行行业扶贫职责,帮助县市协调争取项目,全面参与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建设并严格审核把关,扎实开展本行业所实施的项目的检查指导、考核验收工作。县市党委政府要切实担负起精准扶贫的主体责任,“一把手”要亲自调查研究、亲自安排部署、亲自督促检查。各乡镇要认真组织实施好到村到户的各类扶贫项目,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保证资金安全高效使用,努力营造精准扶贫的良好社会氛围。乡村要把好建档立卡、大数据平台建设、项目选择、项目实施、项目验收等各个环节关口,不断筑牢脱贫攻坚的工作基础和群众基础。 紧盯工作落实抓督查。围绕目标管理责任书、《考核办法》和《实施方案》以及州委、州政府确定的重点工作任务,逐项逐条落实督查内容、明确工作时限、提出进度要求,实行“清单化”管理,采取综合督查、专项督办、日常督促、第三方评估等形式,加强对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完成情况的督促检查。坚持从快、从紧、从严,凡是上级下达的任务、州上确定的工作,都要加强督查督办,铁腕整治懒政庸政怠政,确保工作落实、任务完成、目标实现。 《要点》是全州脱贫攻坚的战役部署,是73万藏区儿女的冲锋号角。在党中央和省州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州上下众志成城、顽强拼搏,一定能打赢脱贫攻坚这场彪炳千秋的大决战,携手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