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3版:甘南日报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三大精神心理权威专家共同指出
大家对抑郁误解太深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6年05月20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


  王刚,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副院长,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杨凤池,教授、研究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心理学教研室主任

  季建林,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理医学科主任,中华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和心身医学分会常务委员

  在所有的精神疾病中,抑郁症最广为人知,却也最容易被误解。很多人把抑郁症简单地理解成心情不好很郁闷,或是“小心眼”想不开;有些人却走向另一个极端,认为抑郁症无法治愈。三位权威专家一致呼吁民众正确认识抑郁症。
“抑郁症”的帽子不能随便扣
  首都医科大学心理学教研室主任杨凤池教授说,公众很容易混淆“抑郁”和“抑郁症”这两个词,当今社会上有一种“泛抑郁化”倾向值得警惕。不少人遇到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就说自己“抑郁了”。有抑郁情绪并不意味着得了抑郁症。抑郁症与遗传、性格以及社会因素有关,压力大并非抑郁症的必然因素。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副院长王刚表示,随着心理知识普及,人们开始了解抑郁症是一种疾病,这是进步。但与“泛抑郁化”形成对比的是,很多人不拿抑郁症当回事,觉得“这不就是情绪‘感冒’吗,我能扛过去”,还有人觉得患了抑郁症的人“很矫情”,更有人认为“找个心理医生‘话疗’就能治好”。这两个误区都会降低人们对抑郁症的重视。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理医学科主任季建林教授介绍说,抑郁是一种负性情绪,许多人都在遭受工作、生活、感情打击时体验过,是一种正常而自然的心理现象。我们不能把偶尔的情绪低落划归为抑郁症。抑郁症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愉快感缺失为主要临床特征,有“三高两低”的特点:高患病率、高复发率、高自杀率;与之相对的是低识别率和低治疗率,目前对于抑郁症的认别和治疗均不足10%。因此,公众不能将抑郁症的认识简单化,不能仅从字面上理解,望文生义,认为抑郁症就是不开心,或者认为感到忧郁就是抑郁症,我不忧郁、没有悲伤的事就不是抑郁症。
抑郁症必须坚持治疗
  抑郁症不可怕,通过早发现、早诊断,可以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绝大多数抑郁症患者经过规范化治疗可以有效控制,获得临床治愈。王刚说,如果发现身边人或自己有情绪问题,不要贸然下结论,而要寻求专业帮助,把专业的事情交给专家来做。
  针对高复发的特点,抑郁症患者应接受全病程治疗。药物是首选的有效抗抑郁治疗方法。但抗抑郁药物一般在治疗后1-2周左右才有效果,并非立竿见影,患者不能觉得症状没有缓解就擅自停药。如果急性期的治疗维持不下来,则更容易复发,而多次复发的患者可能要终身用药。至于药物副作用、怕越吃越傻、药物成瘾等误区,不能盲信。
亲友帮助很重要
  值得提醒的是,不少患者有病耻感,因怕丢脸而拒绝就医。专家强调,疾病不是耻辱,治疗才是出路。而亲人的“共情”、倾听、适当的肯定等对患者来说很重要。王刚说,寻求社会支持对抑郁症患者很重要。不管亲人还是朋友,有一个靠谱的倾诉对象,说出心里的困惑,周围人给予理解帮助,有助于患者恢复。
  此外,心理治疗可辅助药物治疗,改善患者依从性,预防复发。运动对抑郁症治疗也有一定帮助。但重度抑郁患者精力减退,运动不起来,这就需要寻求专业的医学帮助。
九道题测出抑郁
  以下为PHQ-9心情指数问卷,可通过自测初步看抑郁程度:
  1.做事时提不起劲或没有兴趣;①完全不会 ②好几天 ③一半以上的天数 ④几乎每天(下同)。2.感到心情低落、沮丧或绝望。3.入睡困难、睡不安或睡眠过多。4.感觉疲倦或没有活力。5.食欲不振或吃太多。6.觉得自己很糟或觉得自己很失败,或让自己或家人失望。7.对事物专注有困难,例如阅读报纸或看电视时。8.动作或说话速度缓慢到别人已经觉察,或正好相反,烦躁或坐立不安、动来动去的情况更胜于平常。9.有不如死掉或用某种方式伤害自己的念头。
  说明:完全不会=0分;好几天=1分;一半以上的=2分;几乎每天=3分。把9个条目的得分加在一起,如果总分是0-4分,说明没有抑郁症状;总分5-9分,说明是轻度抑郁症;总分10-14分,为中度抑郁症;总分15-19分,说明是中重度的抑郁症;如果总分20-27分,就是重度抑郁症。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