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慧梅
(一) 羚城,一方美丽而神奇的圣洁之地。隔着悠悠时光遥望,一群轻快可爱的羚羊在丝绒般的绿草地上或悠闲地散步,或神情专注地吃草,或撒腿奔跑,或一动不动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风轻轻地吹,花漫漫地开。它们是这自由王国的主人。 羚羊生存的地方,有半农半牧的田园之美,有藏族传统节日的民俗之美,有人与自然共处的和谐之美,这些美,勾勒出一幅山青水秀、人杰地灵的美丽画卷。 美丽亮丽的羚城,如一颗晶莹剔透的明珠,熠熠闪烁,镶嵌在唐蕃古道上…… (二) 羚城的春天,它总是姗姗来迟,不急不恼,有条不紊。 阳春三月,别的地方已是鲜花争奇斗艳、莺歌燕舞,而羚城,才泛着淡淡的新绿。阵阵和风,带着初春特有的柔情,在无声滑行。几场春雨,墙角、草坪、路边、广场上的蒲公英、小草透出浅浅的绿,是“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朦胧之美,新绿和枯黄做着最后的交接。 柳枝柔柔地垂下来,枝条上缀满了米粒般大小的芽苞。“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长长的柳条像绿丝带。不经意间,在心头落下点点渴盼。 羚城有一种花,叫探春花,它自有一份勇气,偏偏开在春天。先开花,后长叶。在春寒料峭中,开一树粉白的花,香气馥郁,春在花间跳跃,给单调寂寞的春天带来一抹亮色。此时的羚城,如一位施了淡妆的小家碧玉,聪慧美丽;此时的羚城,仿佛是荡在鲜花编制的秋千架上,轻盈、梦幻、让人陶醉。 (三) 夏天的羚城是张扬的、活泼的。 草原上,铺开了满世界的绿锦。绿的山,绿的草,绿的树,绿的叶,草原成了一片绿色的海洋。 草地上的打碗花,成片成片开。翠绿的草映着清清浅浅的花。水红色的花,袅袅娜娜,一茬接一茬,裙裾轻摆,宛若仙子,在风中轻扭腰肢,柔情万千。 马莲花素装而出,一袭紫色的衣裙高贵典雅,落落大方。 刺槿花,更是美不胜收。玫红色的热情、妖娆,花苞缀满枝头,有千朵万朵压枝低的美。鹅黄色的柔和亮丽。红色的耀眼夺目。一树树繁花且落且开,绵绵不断。 微风袭来,风是香的。吸一口,顿时沁人心脾。花醉人,人自醉。 随意坐下来,躺下来,醉在这无边的天然画卷里。一切,都是迷人的。它让人浮躁的心变得踏实下来,让粗糙的生活变得精致起来。 近处,是牧人的帐篷,星星点点。远处,是成群的牛羊、马匹,如给草地绣上了洁白的、棕色的花朵。 不时,会飘来嘹亮的藏歌,是藏族小伙子和姑娘唱的情歌。 (四) 牧民们的生活是朴素的。 依着季节,格桑花如期开放,漫山遍野的格桑花开得烈烈的。它开得心无旁骛,它的美丽,只为它自己。 成群的骏马、牛羊,它们生活得安闲自在。想吃草就吃草,想赏花就赏花,想极目远眺就极目远眺,想静卧不动就静卧不动 勤劳的牧人,生活过得简单又充实。一方草地、一顶帐篷就是他们的家。挤奶、打酥油、剪羊毛、喂羊羔…… 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得朴素而实在。 (五) 广场,是羚城又一道别致的风景。 早起跳舞锻炼的人围成一个大圈,伴着舒缓的锅庄舞音乐,翩翩起舞,生活的祥和与幸福在音乐声中流淌…… 练习打太极拳的老人,雪白的银发映衬着黄色或红色的服装,慈祥得如画中走下的鹤发童颜的老寿星。他们缓缓舞动着手中的剑,淡定自若的神态,有与时光握手言欢的宁静。 打羽毛球的年轻人,浑身似乎有使不完的劲,白色的羽毛球在空中来回翻飞…… 中午的广场,更是热闹非凡。 大人们领着孩子,有放风筝的,有滑旱冰的,有玩跷跷板的……可爱的孩子们如开心的小鸟,他们把自己的童年涂抹得五彩缤纷。 老人们三个一伙,五个一群,有唱花儿的,有唱秦腔的,有拉二胡的,有话家常的,温馨的画面给人一种浅浅的暖。时光在此拐了个弯,老了又有什么关系,只要心永远年轻,就可以活出优雅来。 吃完晚饭,人们来到广场漫步。一抹夕阳像红红的大苹果,将它的光芒撒向尘世万物。晚上的广场舞音乐响起来了,跳舞的阿姨们身着玫红色上衣,随着节奏跳起来。散步的人们慢悠悠地走着。有围着欣赏舞蹈的,有坐在凳子上闲聊的,也有闲看街景的。祥和、幸福从每个人的心中漫起…… (六) 羚城的清晨充满了无限的生机。 太阳已开出朵朵金灿灿的花。洒在房顶上,房顶抹上了一层金色;洒在白杨树上,树枝柔柔软软的;洒在行人身上,行人身上金光闪闪。一阵轻风拂面而来,清爽爽的,筋骨舒展开了。早起上班的人们脚步匆匆。清晨,总是带给人一串串新的希望。 开早餐店的中年妇女早已开了门,店内的地板拖得发亮,能照出人影。洁净的桌子擦得发亮。每个桌子上摆放着一盆鲜花,玻璃翠、水仙、文竹,绿绿的,红红的。早点花样多,有热腾腾的粥、包子、花卷、馒头,还有胡萝卜丝、豆腐丝、花生等小菜,粥的香味从锅里飘溢出来。 城外辽阔草原上,随着牧人鞭子的甩动,肥壮的马群驰向山岗,伴着奶桶叮当作响,挤奶姑娘的笑声在牛栅栏的上空飞扬,一桶桶冒着泡沫的鲜奶散发出幽幽的清香。 草叶上缀满了亮闪闪的水珠,触目一片晶莹。生命,蓬蓬勃勃。 宁静的羚城,在晨曦中开始了奔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