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2版:甘南日报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守护碧水蓝天 共建生态家园
——我州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综述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6年06月06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马保真


  记者 马保真

  编者按: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关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乎我州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覆盖着甘南草原的这层绿色植被,既是各族儿女生生不息的“摇篮”,也是我们决胜未来的“法宝”。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从党的执政理念上升到国家意志,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了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要论述,并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了总体布局的高度,明确提出了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总体要求。
  甘南是国家重要高原生态安全屏障,黄河、长江上游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和水源涵养区,因此保护好甘南的生态环境,构筑起甘南高原生态安全屏障,是党中央和省委赋予甘南的重大政治任务和历史使命。
  过去的五年,甘南州委州政府立足甘南的长远发展,坚持以构筑国家生态安全屏障谋篇布局,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立州之要,坚持“保护、发展、稳定”原则,坚守“稳定、生态、民生”底线,确立了“生态立州”战略地位,相继实施了一批生态保护、污染减排、环境治理、环保能力建设等重大项目,环保能力不断提升,先后被国家列入全国13个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单位、国家第一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全国主体功能区建设示范地区及甘肃省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实验区,规划方案相继获批并在全国率先实施。
  ——环境决策和管理迈上新台阶。州委州政府立足州情实际,充分发挥“生态立州”战略领导小组、环境保护委员会、生态文明建设推进领导小组的综合协调作用,将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切实将环境保护工作与全州整体工作同安排、同检查、同落实、同考核。印发了《深入推进“生态立州”战略,努力建设“生态甘南”的实施意见》、《甘南州人民政府贯彻落实<甘肃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责任规定>的实施意见》,编制完成了《甘南州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甘南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2013-2017年度)》、《甘南州土壤污染防治规划》、《甘南州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出台实施了《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关于环保公安加强环境执法衔接配合工作的意见》,形成了符合甘南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保护体制机制,促进环境保护工作从摸清家底走向了全面管控,从点散监管走向了集中有效管理,从项目建设管理无序走向了有序规范的新进程,从多还环保历史欠账走向不赊环保新账的新阶段,使全州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山青水绿空气清新的美丽家园绽放魅力。
  ——环保能力和队伍建设发生了新变化。近年来,累计落实国家和地方环保能力建设项目资金4600多万元,用于州县市环境监察、监测标准化建设和能力建设,改善了全州环境监察、监测装备水平。合作市、夏河县、舟曲县环境监察监测业务用房建设得到了国家支持,实施了甘南州环境监测站国家第三期空气自动监测网建设项目,建成了甘南州环境监控中心,全面提升了环境监管能力。通过增加环保部门人员编制、健全完善管理制度、加强业务知识培训、重视廉政文化教育,全面加强环保队伍建设,努力塑造了环保队伍新形象,为环保工作发展提供了动力和活力。
  过去的五年,全州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州党委政府关于环境保护工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坚持把环境保护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作为惠民生、促和谐的首要任务,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措施,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强环保审批,加强环保培训教育,引导全州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生态环境道德观和价值观,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环保审批和源头防控取得新突破。按照国家产业导向和环保政策,提高环境准入门槛,严把环评审批关,严禁国家明令禁止、淘汰的项目和落后工艺落户甘南。“十二五”期间,累计审批建设项目1138个,不予或暂缓审批项目43个,责令停止建设项目2个。对2010年以来所有建设项目进行了清理清查,协调解决了历史遗留的在水电建设、资源开发项目中“未批先建”的问题。同时,加大源头防控力度,对19家企业发放了排污许可证、8家企业通过了清洁生产审核、37家企业完成信用评价及环境保护标准化建设、19家重点企业购买了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环境宣传和培训教育有了新提升。通过开通甘南环保网站、在电视台插播环境宣传公益广告、定期发送移动手机环保短信、举办“生态立州”有奖征文、设置大型户外宣传牌、开展“6·5”世界环境日宣传活动等方式,不断加大环境宣传教育力度,在全社会营造了关心关注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全面加强州县乡各级领导干部、重点企业负责人的培训教育,举办各类培训班40次,并将生态环保理念纳入干部在线学习教育范围,承办了中国生态文明腊子口论坛,开展了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环境教育基地创建活动,着手编撰面向中小学生、党政干部、农牧民群众的四本不同层次的《甘南州生态文明教育读本》,引导全州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生态环境道德观和价值观。“十二五”期间,先后投入200多万元用于宣传教育工作,环境宣传教育工作有效性大为增强,社会影响不断扩大,成效得到广泛认同。
  过去的五年,全州环保系统全面落实生态保护、环境监管、污染防治责任,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全州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工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阵地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以生态文明理念统领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格局日益凸显,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
  ——生态建设和农村环保取得新成果。2011-2015年累计争取到国家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17.7亿元,全面启动了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积极争取中央农村环保专项资金7273万元,在全州222个行政村实施了农牧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并依托项目实施加快推进生态乡镇(村)创建工作,全州获得命名的“国家级生态乡镇”2个、“国家级生态村”14个、“省级生态乡镇”21个、“省级生态村”11个,农村环境整治取得积极进展。
  ——环境执法和监测取得新成效。按照“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原则,通过“严管、严查、严改、严处”,组织力量采取明查与暗访、日常巡查和突击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重大建设项目、“一江三河”流域、国控重点源、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地、公路水电矿山三大建设领域的环境违法行为进行了严厉查处。“十二五”期间,全州依法整治突出环境问题385个,处罚环境违法行为94起,处罚金额674万元,征收排污费1815.6万元,及时办结群众信访投诉85件,切实维护了群众环境权益。依法开展辐射环境执法检查,核与辐射环境安全可控。同时,每月对8县市生态功能县域环境质量各项指标进行监测,每季度对全州集中式饮用水源、国控黄河断面、省控大夏河、格河断面、合作市区域噪声开展环境质量监测。并对8县市土壤环境质量开展例行监测,对全州24个行政村开展农村生态环境质量试点监测,对合作市空气环境质量进行24小时自动监测。监测结果表明,全州地表水、县级以上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良好。合作市空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超出全省平均水平,城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保持在全省前列。
  ——污染防治和减排取得新进展。通过对生活源、工业源、交通源污染治理工作的持续推进,全州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污染减排成效显著。监督各县市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填埋场规范运行,督促全州规模以上畜禽养殖、屠宰加工、水泥生产、集中供热企业实施了污染防治和减排项目,全面开展机动车尾气检测和环保标志核发工作,组织完成了全州县级以上11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区划调整和92个乡镇饮用水源地划定工作,全州130多个饮用水源地实施了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项目,饮用水环境安全保障能力逐年提高。
  甘南人民悉心呵护着这片来之不易的碧水蓝天,而日益发展的生态甘南也在温柔地拥抱着她的子民。今天的甘南,山清水秀满眼绿,果硕羊肥遍地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处处彰显着生态、发展的魅力。展望“十三五”,甘南的天将更蓝、水将更清、环境将更优美!

  第45个世界环境日宣传活动现场一瞥。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