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建舟 张继元
全国上下开始集中打响脱贫攻坚战,舟曲县作为贫困县,如何实施好精准扶贫,走出一条具有舟曲特色的扶贫、脱贫之路呢?如何实现2017年贫困摘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舟曲县委书记石华雄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将在精准上做文章,改“大水漫灌”为“精确滴灌”,攥紧“落实”这个核心,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目标要求变成实实在在的成效,更好地体现在老百姓增收上、体现在老百姓的生活上。 石华雄介绍,近年来,舟曲立足县情实际,完善政策措施,动员各方力量,加大工作力度,依靠中组部对口扶贫和省委组织部双联帮扶,制定了全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1+17+1+2”实施方案,2015年整合住建、交通、扶贫、林业、农牧等17个部门的项目资金7.8亿元,重点投向87个贫困村和5971户贫困户,完成经济林果总面积达到15.54万亩,建成蔬菜大棚3200座;发展土猪12万头、土鸡82万只、土蜂1.5万箱。输转劳务19.72万人次,累计发放各类支农贷款21.49亿元,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136个,扶贫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舟曲县扶贫工作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石华雄说,当前舟曲贫困人口持续减少,贫困村落后面貌有了总体改善,但贫困村自然资源条件、生产发展水平程度差异较大;基础设施仍然较为薄弱,农村道路通达深度和服务水平低;培育增收产业难度大;扶贫资金有限,投入与需求之间的矛盾突出等问题仍然存在,使得舟曲扶贫工作任务依然艰巨而繁重。存在的这些矛盾和问题,需要全县各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予以及时解决。 谈到下一步的脱贫目标及思路时,石华雄表示,要认识新常态、理解新理念、优配新结构、锤炼新作风、彰显新作为,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树立“小县要有大志气、求大作为”的雄心壮志,总体按照党中央“两个确保”要求,围绕贯彻落实好省委、省政府“双联行动”、“1236”扶贫攻坚行动和“1+17”精准扶贫行动,紧扣2017年底实现整县脱贫、2020年与全国全省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两个“节点”,用“56344”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总体工作思路、提炼总结“33221”精准识别法和“5533”党建助推精准脱贫工作模式,分级明晰工作推进路线图,列出贫困任务书和时间表,层层分解目标任务,把具体任务明确到乡,落实到村、到户、到人头,抓重点、破难点、育亮点,以重点突破带动和活跃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进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如何深化各项工作,坚决打赢这场扶贫攻坚战?石华雄说,我们始终将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发展期间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一是坚持将产业发展作为县域经济发展跨越的重要支撑,深入实施“159”现代农业行动计划,因村施策、因户施法,重点扶持贫困群众大力发展以优质核桃为主的经济林果,以柴胡、党参为主的中藏药材,以土鸡、土蜂、土猪为主的特色养殖,以羊肚菌和反季节蔬菜为主的设施种植,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二是以路、水、电、房等为重点,以农村公路改造提升为牵引,基础设施改造同步跟进,统筹实施农村道路、农田水利、饮水安全、危旧房改造、农网升级等项目,年内实现人饮工程贫困村全覆盖,力争用两年时间改造3312户农村危旧房;2017年贫困村户均配变电容量达到约2千伏安,农村公路交通网络全面优化提升。年底完成全县208个行政村卫生室建设任务,2017年贫困村村医全部具备乡村医生执业资格,每个乡镇卫生院配备全科医生3名以上;农村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70%。三要加强扶贫资金的整合和统筹使用,将目光放在对致贫原因的深入分析上,找到能从根本上解决脱贫的路径,变“单纯输血”为“自体造血”,以“输血”助“造血”,充分发挥扶贫专项资金的“助推器”作用,拔除“穷根”。四要紧紧扭住扶贫攻坚的关键点,坚持硬件强化、软件提升并重,围绕脱贫总体目标和产业扶持、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保障、能力素质提升、金融支持等具体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产业扶贫,做到注重长效发展抓落实,坚决杜绝“假脱贫”“被脱贫”“数字脱贫”和“扶假贫”的现象,真正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