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2版:甘南日报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认真学习贯彻全国地方志《规划纲要》 大力推进我州地方志事业科学发展
州地方史志办公室副主任 何联芳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6年06月07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


  编修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地方志一向发挥着传承和彰显中华文明、鼓舞和激发民族爱国热情,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历史借鉴和现实资信的重要作用。“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特别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实践,尤其需要我们通过修志编鉴和读史用志激励精神,借鉴历史,把握现实。
  “十二五”以来,全州地方志工作在州县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州广大地方志工作者辛勤耕耘、埋头苦干,形成了以修志编鉴为主业、各项工作协调开展的格局,全州地方志工作基础条件建设、业务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和理论建设,都取得了长足发展,在实施“五大甘南”建设战略,特别是在“文化甘南”建设中作出了重大贡献。
  ——工作体制机制基本建立。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持、地方志工作部门组织实施、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工作体制。“一纳入、八到位”(将地方志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认识、领导、机构、编制、经费、设施、规划、工作到位)的工作机制正在完善和形成。
  ——编修成果不断丰富。首轮修志任务全面完成,二轮修志稳步推进,年鉴编辑工作全面展开。累积出版州、县两级地方志书12部,部门志、行业志60多部,综合年鉴、部门行业年鉴30多部,加上现存历代旧志和各类地情资料丛书160多册,构成不断丰富的地方史志成果群。
  ——服务社会能力不断提升。现已建成州级地情资料室1个,州级地方志网站1个。州、县市地方志工作部门自觉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通过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整理传统民俗文化、参与重大专题研究等,地方志工作在“宣传甘南,服务社会”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发挥了方志人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修志用志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要高度重视修史修志”的重要指示发表以来,全州地方史志工作蓬勃发展,并从单纯修志编鉴向地情丛书、旧志整理、信息化建设、方志理论研究等各个方位延伸拓展。激发了全社会修志、读志、用志的热情,形成了盛世修志的良好氛围。
  目前,全州地方志事业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但也存在一些制约事业发展的困难和问题:一是有些县市和部门对地方志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够,重视程度不高,地方志工作还未纳入政府和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二是一些县市地方志工作机构不健全,工作不专,编制、人员、经费严重不足;三是现有修志队伍业务能力还不能适应编纂志鉴的需要,人员素质有待提升;四是方志理论研究不够深入,志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五是信息化建设与方志馆建设进展滞后,基础条件有待改善。所有这些问题,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2016年是全面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也是全面落实《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的关键之年。全州史志部门要进一步认清形势,统一认识,坚定信心,以全国“十三五”地方志《规划纲要》为指引,稳中求进,开拓创新,扎实开局。
  1、坚持依法修志。《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是由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地方志工作的第一个全国性、规划性文件,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地方志工作的高度重视,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大力弘扬“修志问道、直笔著史”的方志人精神,推进我州地方志各项工作长足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与主要任务,是我们开展地方志工作的行动纲领。我们要结合本州本县(市)工作实际,通过对照《规划纲要》要求,找差距、找不足、补短板,系统梳理本地地方志工作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深入研究解决措施与办法。在此基础上,我们要紧紧抓住当前难得的战略机遇,主动作为,抓紧制定州县地方志事业“十三五”规划,尽快拿出贯彻《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当前甘南大地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和变革,书写甘南科学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历史,记载甘南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盛世,我们地方志工作者身肩重任,责无旁贷。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传承中华文明,一直以来都是地方志的重要使命。我们的藏文化,既有中华母文化的共性,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和鲜明的个性,是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甘南地方志应该是记录保存甘南一隅藏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民族地区,作为权威的历史文献的地方志,实际上更是国家主权和行政管辖权的一种重要文化宣示。新中国建立后,国家给甘南藏族自治州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技术、人力和物力,使甘南大地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使古老的甘南藏文化焕发了新的活力和生命力。因此,甘南地方志工作,不仅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还有重要的政治意义;我们不仅要把甘南地方志工作作为基础文化工程来抓,还要当作政治工程来抓,切实把甘南地方志工作做好,编修的二轮志书要切实编出质量,修出特色。目前,编史修志已写入全国“十三五”规划草案,州县志办要对照“一纳入、八到位”的总要求,积极奔走呼吁,努力争取把地方志工作列入州县“十三五”规划,列入州县政府新一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加大投入,创新手段,完善机制,依法治志,努力推动我州地方志工作科学发展。
  2、坚持改革创新。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念是实践的指南。要增强落实《规划纲要》的科学性和功能性,增强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厚植发展优势,破解发展难题,就必须结合十八届五中全会倡导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发展理念,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面对新形势,我们要准确把握地方志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举措,既登高望远,又脚踏实地,多管齐下,综合施策,全力把既定的工作目标和工作蓝图变为现实。一方面,要全面统筹《规划纲要》规定任务。“两全”目标是具有约束性的硬任务,加快信息化和方志馆建设,做好第三轮修志工作准备,加强对社会修志的指导和管理等也是必须做好的工作。我们要认真梳理工作任务,充分发挥指标导向作用,统筹兼顾,协调推进,远近兼顾,确保志办各项目标任务都能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另一方面,要全面统筹地方志编纂力量。党委领导、政府主持、地方志工作机构组织实施、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地方志工作形成的基本工作体制,也是一条重要经验,我们一定要很好地坚持下去。我们要运用新思路、推出新举措、探索创建新机制,统筹我州地方志系统内与系统外两种力量,既不断增加内生动力,又不断强化各部门各单位协助力度,推动形成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我州地方志事业的大好局面。
  3、坚持质量第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承担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使命。”他强调“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李克强总理为方志人作出了“修志问道,以启未来”的重要批示。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的重要指示精神,高屋建瓴,内涵丰富,要求明确,为我们进一步做好工作指明了方向。“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全州地方志工作者要秉持为党立言、为国存史、为民修志的崇高情怀,明确我州地方志事业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甘南”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明确单位和个人的工作定位和角色定位,牢记宗旨、提高本领、锤炼作风,讲奉献,敢担当,勇创新,以良好的“志德”(“好是正直,善恶必书”的直书精神和“善恶褒贬,务求公正”的高尚品德)、足够的“志才”(“非才无以善其文”)、丰富的“志学”(“有才无学,犹巧匠无楩柟斧斤,弗能成室。”“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独到的“志识”(“非识无以断其义”),承担起我们方志人为民族写史、为时代立传的神圣职责。真实是志书的生命,特色是志书的灵魂。我州二轮修志要注重突出时代特色、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作为新时代的“史官”,我们要用自己手中的笔,真实地记录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如实地书写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志载甘南神奇多姿的大美山川,书录藏地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这是全州父老的重托,也是我们对家乡的贡献。要将精品意识贯穿于地方志编纂出版工作的全过程,严把志书的政治关、史实关、体例关、文字关和出版关,使新编的第二轮州、县志书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修志问道,以启未来。在新的历史时期,州委、州政府对全州地方志工作寄予厚望,人民群众读志用志的需求更加迫切,地方志存史、育人、资政的作用日益彰显。全州地方志部门要不断丰富地方志内容的表现形式,在更高更新的起点上为甘南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更丰富、更全面、更权威、更及时的地情资料和信息服务,使地方志优秀成果更好、更多、更及时地应用于实际、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群众,成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科学决策的信息库、资料库,成为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的生动教材,成为国内外了解甘南、认识甘南的新窗口,成为助推甘南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新平台,更好地为甘南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各民族人民服务。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