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辉成
走进夏河县生态文明小康村,会看到这样的景象:错落有致的新房,干净整齐的村道,清澈方便的泉水,群众幸福的笑脸,山青水秀的生态,把这里装扮得格外美丽。建设后的生态文明小康村,村容村貌更加靓丽了,村民脸上的笑容灿烂了,昔日的村庄大变样了,一个个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新农村以崭新的姿态、祥和文明的气氛展现在大家面前。 自生态文明小康村试点建设工作开展以来,夏河县根据《甘南州生态文明小康村试点建设实施意见》等文件要求,成立了领导小组,下发了《夏河县生态文明小康村试点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的意义、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以及建设任务等。同时,在全县确定13个生态文明小康村,项目涉及13个乡镇13个自然村663户3593人。为进一步推进小康村建设,在有限时间内完成本年度工程建设任务,县上多方筹措资金1217万元重点用于小康村工程项目建设。建设过程中,又有绝大部分乡镇报来资金缺口,经县政府和各部门协商决定,追加建设资金1386万元,目前,总拨付乡镇建设资金2187.2万元。 “村子里随风乱飞的垃圾不见了,村道干净整洁了,文化生活丰富了,村民的环境卫生意识增强了,村容村貌大变样了,我们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了。”拉卜楞镇麻莲滩村村长罗志刚说。自麻莲滩村被县上确定为生态文明小康村后,投资280万元完成了巷道硬化2500米,新建排水边沟2500米,巷道硬化1000米,篮球场建设1座,正在建设旱厕、垃圾台及村庄入口标识;安装太阳能路灯30盏,购买垃圾清运车1辆,购置果皮箱10个,设置文化宣传栏1个,配发健身器材和篮球架各一套。 夏河县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全县重点工程来抓,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全面协调指导建设相关工作,确保了项目建设健康有序进行。同时,建立健全县直各部门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组织网络、责任分工,制定了创建目标和计划,为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以提高村民生态道德修养为目标,扎实抓好农牧民素质教育,努力营造培育全民生态道德意识的社会氛围。抓好村民生态文明道德宣传教育,广泛开展各类群众性宣传、公益活动;充分利用广播、宣传栏,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舆论宣传;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着力提高农牧民的生态文明意识和生态文明道德素养。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让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融入到每一个人的生活中,使广大农牧民懂得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和道德观,从而在人们的心灵深处构筑起牢固的生态屏障,养成良好的生态文明行为。 按照州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要求,生态文明小康村试点建设资金以县上生态转移资金为主,配套比例不得低于60%,整合各部门各类涉农资金为辅,整合比例不得低于40%的基础上,每个试点村建设资金不少于300万元,努力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节能环保、生态良好、设施完善”的生态文明小康村。 强化推进措施,构建长效机制。抓督导,建立周督查、月通报制度。采取定期全面检查和不定期随机检查相结合,每次检查情况在全县范围进行通报,对工作不力、进展不快、成效不大的,通过定期交流等形式进行督促;抓考核,建立绩效、奖惩、责任追究制度。将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的任务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全县目标责任书综合考核体系,努力形成“硬约束、严考核、重奖惩”激励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