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如何认真落实防御山洪灾害工作责任制? 山洪灾害防御工作责任制包括:行政首长负责制,分包责任制,岗位责任制,技术责任制等,其中,行政首长负责制是各项责任制的核心。要认真落实山洪灾害防御工作责任制,必须做到: (1)严格执行行政首长负责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和国家防总国汛〔1995〕6号文件《各级地方人民政府行政首长防汛工作职责》的精神,防汛抗洪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因此,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的总责就落在各级政府行政首长身上。要求各级行政首长对所分管的防汛工作必须切实负起责任,防止发生重大损失。如因思想麻痹,工作疏忽或处置不当而造成重大灾害后果的,要追究领导责任,情节严重的要追究其法律责任。 (2)落实岗位责任制:对于各部门、各行业、各险工险段、查险处险、测报预警、抢险队等岗位,要制定岗位责任制,明确任务和要求,定岗定责,落实到人。为确保山洪灾害区重点地域的汛期安全,各级政府和防汛指挥部领导成员应实行分包地区、区段的分包责任制,落实防御治理、防御抢险、人员转移安置及灾后生产自救组织四位一体责任,做到一包到底,责任到人。 (3)加强技术责任制:对于山洪防御中有关预报数值,评价工程抗洪能力,制定防御方案,采取抢险措施等技术问题,应由各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建立技术责任制,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技术专长,明确职责,提高防御山洪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准确性。 37、如何进行山洪灾害防灾避灾宣传? 通过对山洪的防灾避灾宣传,可牢固树立干部群众的灾患意识,达到自觉防灾避灾的目的。宣传方式及内容有: 认真宣讲法律、法规。通过各种宣传媒体向广大干部群众认真宣讲《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等法律、法规,使广大干部群众自觉遵法守法,保护水土资源,防止水土流失,减轻降低山洪灾害。 积极开展山洪灾害防治科普知识讲座。将科学术语、深奥的科学理论改编成群众通俗易懂的农家用语,印成宣传小册子,分发至各户,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通过解剖山洪灾害实例,警示群众,牢固树立灾患意识。 树碑立牌,长鸣警钟。根据防洪避灾预案,在山洪灾害易发区的洪泛区,泥石流区,山体滑坡区的重要地段树碑立牌,注明灾害可能发生的范围、避险办法及报警电话等内容,不时敲响灾区防灾避险的警钟。 38、防御山洪灾害需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 防御山洪的准备工作应从思想、组织、预案、工程、避灾转移安置、预警报警系统、雨情水情测报及物资等方面进行。 思想准备。要克服麻痹侥幸心理,紧紧绷住防大汛抗大灾这根弦,牢固树立防一处山洪就是保一方平安的思想,坚定抗灾保安全,抗灾促发展的信心。 组织准备。要建立健全山洪灾害防御领导小组,搞好监测、预警预报、人员转移安置等部门的行业分工。建立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岗位责任制,落实防汛抢险队伍的组织准备。 制订完善山洪灾害避险预案。在防汛指挥机构的领导下,组织相关部门人员制定山洪灾害易发区的避灾预案,要根据险情隐患的发展变化情况,人员调整情况,工程建设情况及其他情况,按年度调整完善山洪灾害避灾预案,使之能真正成为指导防灾抗灾避灾的行之有效的技术性法规。 做好灾区群众避灾转移安置准备。本着就近、迅速、安全的原则进行转移安置的安排,确定转移安置的规则、纪律、路线、场地及责任人。 水文、气象及险患的预测预报预警系统准备。建立完善预警预报系统,加强对水文、气象、险病隐患情况的监测、预报;确定紧急避险的预警程序、方法、措施和责任人。 物资准备。准备好人员转移避灾安置用的交通运输工具、棚具和其他必需的生活物资;准备好抗灾抢险用的物资器材及机械设备等。 工程准备。检查整治山洪防御工程的度汛安全问题,抓紧修复好水毁工程,对于险工、险段、险坡及危险地点,要采取工程措施及时处理,一时无法处理的,要制定抢险避灾方案。 39、如何做好山洪灾害易发区汛期的防汛值班工作? 在汛期,山洪灾害易发区应在下述几个方面加强防汛值班: 当地政府及防汛指挥机构各行政首长和相关责任人,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及有关责任制的规定到岗到位,切实履行各自职责,采取一切必要的法律行政措施,组织指挥防汛抢险。 加强警戒区的巡查、监测,对警戒区、危险区,特别是山洪灾害易发区的雨量站、主要河流、各险工险段,要实行24小时不间断的值班,要根据需要随时向指挥部报告雨情、汛情、灾情及险患的发展情况,随时报告抢险、排险进度,人员疏散转移安置等情况。 当情况紧急时,各级防汛指挥机构应加强值班力量,增加防汛抢险人员,抢险队伍应整装待发,成立机动抢险队,严肃防汛纪律,服从命令听指挥。 经常进行防汛紧急会商。面对险情高发期,防汛指挥部要经常进行有领导、专家等参加的防汛紧急会商,分析防汛形势,制定防汛抢险的决策方案、措施等。 40、我县山洪灾害防治工作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以人为本,珍爱生命,加强预警,减少伤亡 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群测群防,减灾降损 41、乡(镇)人民政府在防御山洪灾害工作中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乡镇人民政府是在县级人民政府及其防汛指挥机构领导和监督下,具体落实和执行县级人民政府及其防汛指挥机构制定的山洪灾害防治措施的基层人民政府。其主要任务是: 负责组织山洪防御的宣传教育,树立干部群众的灾患意识,达到自觉防灾避灾的目的; 在上级防汛指挥机构的指导下,制定并完善山洪防御预案,在呈报上级防汛指挥部批复后,采取措施具体组织实施; 落实好防汛抢险物资器材的储备,组织并完成县防汛指挥部制定的山洪灾害防御的各项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 组织落实防汛抢险队伍,开展必要的技术培训,组织必要的抢险演习,及时组织人员安全转移; 组织落实防灾避灾的一切准备工作; 搞好防汛值班,加强对雨情、汛情、水情的观测报告,统计并呈报灾情; 负责管理好预警、预报系统及各类观测设施。 42、山洪灾害易发区的危险区和安全区指的是什么? 危险区是指山洪暴发后被淹没及可能产生尸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严重威胁人们和房屋、道路、农田等基础设施,甚至造成巨大损失的生产、生活区域。 安全区是指不受稀遇洪水影响,难以发生灾害,同时地质结构比较稳定,可供人们临时或永久居住、生产、生活的区域。 43、怎样做好山洪灾害的预警和信号传递工作? 做好山洪灾害预警和信号传递工作的一般程序和方式是: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在接到水文、气象部门的雨情、水情信息后,通过电视、电话、传真、手机短信等方式通知至各乡(镇)防汛指挥机构,各乡(镇)防汛指挥机构应立即将预警信息通知至各村、组,各村在预警期内24小时连续监测巡视,发现险情立即发出警报信号,通知至各户,并将有关信息上报乡(镇)防汛指挥机构,乡(镇)防汛指挥机构立即报告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如遇紧急情况,村、组可直接报告县防汛抗旱指挥部,上游村屯向下游村屯传递水雨情信息,由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统一指挥抗洪救灾工作。 44、如何在山洪易发区选择宅基地? 从山洪灾害防御的角度而言,山区宅基地选择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强调人文生态与自然环境相融合,同时考虑避免风险,危险区切忌作为宅基地。 (2)宅基地应在山洪影响范围之外。即在调查历史山洪水位以上,冲淹范围之外。不能只图平坦方便而建在洪水河滩。在有山洪防治规划的地区,宅基地应安全区内。 (3)宅基地应在稳定的山坡上平整之处,还应调查是否发生过滑坡、崩塌和泥石流。 (4)注意宅基地附近岩石的风化情况,岩石节理裂隙发育情况,以及土层地下水位高低情况。尽可能选择接近岩石床、岩土均较稳定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