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建舟 马保真
7月9日,香巴拉主题文化广场迎来了一场展销盛会。第三届“安多牧场杯”中小企业旅游商品创新(意)大赛上,我州民族民间工艺品和旅游商品展出了工艺品的风采、旅游品的魅力,充分挖掘了民族民间文化价值。 栩栩如生的根雕作品、做工精良的牦牛绒围巾、精美绝伦的洮州刺绣……极具甘南特色的旅游商品亮相展出,传统与现代相融合,传承与创新相结合,引得大赛嘉宾和市民流连忘返。 大赛现场,吃的、穿的、装饰的;石质的、毛质的、盐质的;墙上挂的、地上铺的、床上用的等48项近千件展品,涵盖农畜产品类、民族用品类、特色手工艺品、藏药类及其他旅游商品品类5大类。 甘肃诺乐农牧发展有限公司甘南分公司的工作人员向前来参观的群众展示他们的牦牛绒产品。诺乐的披肩、毛毯都是从两岁小牦牛身上手工采集的牦牛绒,经过手工捻线、纺织、清理、染色等工序制成,漂亮、时尚、柔软、耐用是诺乐围巾最大的特点。这些牦牛绒高端围巾现在已销往欧美市场。 这次大赛呈现出参展参赛新作品多,设计加工水平逐步地提高和一批独具地方特色、富有文化品位的旅游商品涌现两大特点。 大赛赞助商夏河县安多清真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展出的是以安多手撕牦牛肉为主的安多肉类休闲食品。安多集团员工向市民介绍产品加工包装的工艺和手法,为过往群众发放牦牛肉,让他们品尝,听取意见建议。 夏河县安多清真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夏微告诉记者,安多公司想通过本次比赛,宣扬健康源于自然的生活理念,把甘南的牦牛、藏羊带到全国各地,带到世界各地。让甘南乃至全国的老百姓能吃上真正安全的有机牦牛肉。 龙达又称风马,在甘南各个地方都有撒“龙达”的习俗,为祈求神灵保佑自己吉祥如意。夏河县拉卜楞祥瑞民族用品有限公司作为唯一的龙达展出商,销售代表说,龙达不仅仅是一种祈祷之物,还凝聚着藏族人民的信仰和智慧,寄托着藏族人民对信仰无可比拟的情感和对雪域家乡的无限热爱。 我们发现,甘南的旅游产品已经有了品牌化、特色化的意识,各个企业通过不同的方式发挥品牌特色,全力打造适合不同消费群体的“甘南礼物”,让更多的游客了解甘南、喜欢甘南、记住甘南、爱上甘南。 通过借助中小企业旅游商品大赛平台,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源成为旅游商品设计的主力军,搭建创新—创意—创业平台,促进知识链、创新链和产业链的形成,带动一批具有特色的中小微旅游商品生产企业创业创新,提升甘南旅游商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促进全州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为打造甘南旅游品牌,提升甘南旅游形象营造良好氛围。 玛曲用好“三字”要诀 着力做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本报玛曲讯 玛曲县坚持把加强干部教育培训作为提升干部队伍素质,夯实基层基础的一项重要措施,以“细、活、严”三字为要诀,从“安排部署、培训方式、培训管理”三方面入手,确保干部教育培训取得实效。 “细”字为基,扎实安排部署。一是方案制定细。结合本土实际,通过大量调研、外出取经、调查问卷、走访座谈、征求意见等方式总结经验,按照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和岗位需求、干部需要制定出合理的培训方案。二是责任分工细。靠实培训主体责任,将干部培训学习情况纳入单位和个人年度目标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实现全县上下各党组织负责人认真落实各项培训任务,形成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格局。 “活”字为要,创新培训方式。一是培训内容活。针对不同班次、不同类别、不同岗位干部的需求和特点,灵活选择和安排课程内容。。二是授课方式活。积极引导和支持干部教育培训方式方法创新,开启党校为主、分类培训,在线学习,全员培训、行业(单位)自主,精准培训、选派外出,统筹培训、流动党校,上门培训、校地结合,特色培训等六大特色的培训模式。综合运用讲授式、研讨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坚持集中培训与个人自学相结合,课堂讲授与座谈讨论相结合,理论学习与现场考察相结合的方式,大幅度提升干部素质战略任务。 “严”字当头,狠抓培训管理。一是培训纪律严。坚持从严教育,对无组织、无纪律、给培训工作造成不良影响的干部进行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加强对外出培训学员的跟踪管理。截至目前,已对选派外出培训学员中的7名违纪干部给予了全县通报批评、记过和降低岗位等级的纪律处分,并对学员选派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了诫勉谈话。二是选人把关严。严格按照培训要求选派学员,对以工作为由推诿变通、副职替代正职、虚职替代实职、闲职替代要职现象严肃查办,并对2个对选派学员把关不严的单位进行了通报批评,并对单位负责人进行了诫勉谈话。 (张忠 张晓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