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卓尼讯 近年来,卓尼按照目标同聚焦、工作同聚力、行动同步调、措施同推进、责任同落实、力量同聚合的思路,以推进双联行动与扶贫攻坚目标任务、帮扶力量、资金项目、培训资源融合联动为目标,在确保到2017年实现全县整体脱贫,到2020年与全省、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同时,进一步创新制度机制,认真探索双联行动助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新路子新方法,加快脱贫攻坚步伐。 维护藏区社会繁荣稳定。开展党的方针政策及中央和省州支持藏区政策宣传、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科技服务上门、全程为民服务代理等活动,力所能及帮助群众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结合《甘南中部(车巴河流域)特困片区扶贫发展规划》,聚合双联单位及行业部门力量,积极谋划和实施以基础设施、社会民生、产业发展等方面7大类73项,总投资5.2亿元的民生和发展项目,着力解决“尼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最紧迫的问题,力争到2017年,实现“尼江”地区转型跨越发展。 提升基层组织建设水平。各乡镇、各双联单位以“五个一”活动为抓手,制定脱贫计划,组织落实扶贫项目,帮助贫困村贫困户选准发展路子,增强“造血”功能;推动为民服务全程代理,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加强农牧村党员教育管理,推行“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法,完善村务监督委员会等村民自治机制,进一步落实群众对村级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努力提升农牧村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维护稳定、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堡垒作用。挂职干部当好基础一线“指挥部”、“战斗团”、“攻坚队”角色,团结带领群众尽快富裕起来。 推动精准扶贫信息精细化管理。各乡镇、各贫困村依托信息化手段,对贫困村贫困户人口实行“网格化”管理。以户籍资料和人口计生系统全员人口数据库及其它相关数据为辅助,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等不同农牧户用不同的颜色进行区分,使服务管理对象是否是贫困户、低保户、计生户、率先脱贫户等属性一目了然,查看农牧户信息方便快捷。按照行政区划和自然居住区域逐级划分,并与个案信息相连接,实现人口信息与空间分布的一一对应。 驻村帮扶工作队精准帮扶。由县委双联办、县委组织部牵头,在已组建42个建档立卡贫困村驻村帮扶工作队基础上,进一步整合省、州、县三级双联单位双联干部、乡镇包村干部、挂职干部、大学生村官,在贫困户达到30户以上的非贫困村组建4人以上的驻村帮扶工作队33个。各驻村帮扶工作队强化作为意识、担当意识,主动融入到扶贫攻坚中,帮助贫困村贫困户拓宽致富路子,积极承担县乡安排的各项工作。 推动传统畜牧业提质增效。立足生态优势,聚合双联单位、行业单位项目资金,以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为支撑,以牛羊育肥、犏牛繁育、藏羊繁育和犏雌牛养殖四大产业带建设为主攻方向,以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为主要突破口,结合实施“168”现代农牧业发展行动计划,发展和壮大高原特色生态畜牧业,努力将该县打造成全州乃至全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在各贫困村成立由县农牧系统业务人员、乡镇包村干部、村干部组成的“三位一体”科技服务工作队,为农牧民群众产业发展提供农牧业信息咨询服务和科技服务。 探索资源整合新机制。认真实施“333”扶贫攻坚计划,进一步整合涉农项目资源,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将全县15个乡镇分三片区,用三年时间,分三步走,到2016年实现基本脱贫目标。2015年,巩固北部片区集中攻坚成果,并集中力量攻坚中部片区;2016年,集中攻坚南部片区;2017年在全县范围内集中开展扶贫攻坚“回头看”工作。通过“333”扶贫攻坚计划的实施,推动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的形成,切实提高涉农资金综合使用效益,为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奠定坚实基础。 非公企业参与双联扶贫。为进一步扩大双联行动的覆盖面和参与度,2014年,卓尼创新启动实施了“非公企业助双联行动”,发动组织县内37家非公企业参与双联行动。非公企业积极发挥资金、市场、信息等方面优势,从帮助宣传政策、扶助弱势群体、拓展致富思路、吸纳群众就业、培育富民产业、发展公益事业等方面积极开展帮扶。县双联办、县经信局加强引导、创造条件,鼓励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加入到扶贫攻坚战的主力军,发挥资金、技术、市场、管理等优势,到贫困村投资兴业、培训技术、吸纳就业、捐资助学,为全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贡献力量。 (雷生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