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远
自去年7月挂职临潭县羊永镇太平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以来,自觉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历练品格、学习提高,和其他同志一道齐心协力、扎实工作,推进扶贫攻坚各项任务落实。 脱贫致富奔小康,思路谋划是先行条件。太平村辖11个村民小组,603户2690人,其中精准扶贫户285户1127人,贫困基数大,贫困面积广,致贫原因多。全村劳动力1572人,党员84名,耕地面积6700亩,现有大小牲畜存栏1776头(匹、只),经济来源以农业、副业为主。按照对象、目标、内容、方式、考评、保障“六个精准”的总体要求,开展“853”挂图作业,充实完善“两规划一计划”,动员鼓励贫困户家庭成员参加劳动技能培训。结合村情实际,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确立了“一大带四小”的发展思路,即以行政村所在地自然村发展牛羊养殖业为主导,其他4个自然村以药材、苜蓿、燕麦等种植业为重点,通过养殖业带动种植业,互补互促、相辅相成,增加农户收入。2015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725元。 改善基础条件、培育特色产业,是脱贫攻坚的两大关键环节。工作中,我们坚持从当地最迫切解决的事情入手,从群众最需要解决的问题着手,着力强化基础设施、资源环境、公共服务等支撑,不断增强发展后劲。经积极争取,2015年投资130多万元,建成行政村通往自然村水泥路2.4公里,目前羊永乡至太平村乡村道路、太平村至格榭自然村水泥路正在建设。全村动员、全域治理,大力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新建垃圾处理池6座、垃圾填埋点1处,配备垃圾箱55个,并为每个自然村聘请环境卫生监督员1名。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突出当地资源禀赋特色,鼓励引导群众大力发展种养业,多渠道增加收入,以产业拔掉“穷根”,以产业圆梦“小康”。目前,太平村种植当归1500多亩、柴胡2200.5亩、党参油菜365亩;培育养殖大户25户、小规模养殖户130多户,户均增收1.8万元;发展农业合作社20个,其中种植业合作社13个、养殖业合作社7个。同时,自筹资金3000元,进一步规范建设“海兴福”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26户贫困户增收致富,较好地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自我积累不足、资金短缺,是长期以来制约群众脱贫致富的最大瓶颈问题。为让扶贫专项贷款尽快落地见效,我和乡村干部进村入户大力开展前期宣传,耐心细致地讲解政策,积极协调农行快速办理金穗惠农卡,目前累计发放222户1110万元。为了提供简洁、高效、优惠的短期融资服务,在临潭县扶贫办、财政局的具体指导下,建立太平村互助资金合作社,投入运营资金35万元,并按照“资金自聚、责任自担”的原则,制定规章制度,推动规范运行。 通过去年以来的工作实践,我深深体会到,下派机关党员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不仅是服务群众的“直通车”,也是培养干部的“大课堂”。在具体工作中,应当做到“五个坚持”:一是坚持勤奋学习,在不断积累中提升能力水平。学习是提高素质、增长才干的重要途径。精准扶贫的政策性、综合性都很强,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学习,解决“能力不足”“本领恐慌”的问题,努力当好政策宣传员、民意反映员、发展促进员、情绪疏导员、强基固本的协作员和典型示范的推广员。二是坚持调查研究,在思考探索中提升能力水平。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贫困状况、致贫原因、脱贫出路,既要深入调查,掌握真实情况,又要思考研究,谋思路、出主意、想办法,因户施策、对症下药、靶向治疗。三是坚持问计于民,在深入群众中提升能力水平。人民是最好的老师,群众中蕴含着无穷的智慧和强大的力量。只有强化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倾听群众呼声、征求群众意见、汇集群众智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路子才能越走越宽广。四是坚持问题导向,在迎难而上中提升能力水平。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扶贫是天下第一难事。只有敢于正视问题,不轻视回避;善于开动脑筋,不怨天尤人;敢于解决困难,不束之高阁,一件一件、一项一项把难办的事情办成,把难做的工作做好,才能真正在实践中锻炼能力、提高自我。五是坚持真抓实干,在具体实践中提升能力水平。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唯有自觉践行“三严三实”,以担当精神、实干作风和为民情怀作保证,才能打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和大决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