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1版:甘南日报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天蓝地绿村庄靓
——我州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纪实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6年08月17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何龙 马保真


  记者 何龙 马保真

  村在景中,人在画中。行走在生态文明小康村,仿佛进入了曲径通幽的公园,如画的村容村貌让州外来客羡慕称道。
  穿梭在柳林镇上卓村乡村阡陌间,随处可见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画面,从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到新产业发展,一派如火如荼的景象。
  然而就在几年前,对于上卓村的村民而言,“生态发展”还是一个模糊的概念。随着“生态旅游”“生态产业”“生态家园”等具象化的事业蓬勃兴起,这个抽象的概念词汇也逐渐落实为切实推进农村发展的新引擎。
  近年来,我州大力实施“生态立州”战略,着力建设“生态甘南”,在保护和建设良好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生态立州”战略的指引下,广大农牧村走上一条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之路,一幅“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走在生态文明小康村,呼吸都是甜的。”
  提起甘南,大家都会想到碧水蓝天和草地牛羊,但是多年前的甘南农牧村却是另外一番景象:垃圾乱堆、柴草横放、道路泥泞不平。
  徜徉在合作市卡加曼乡香拉村,昔日杂乱的现象已不复存在,映入眼帘的是错落有致的藏式民居、宽阔整洁的道路、生机盎然的花圃草地,处处是景、步步入画。从昔日贫穷的小山村,到如今花团锦簇、绿草茵茵的致富明星村,70岁的桑杰老人见证了这个奇迹。
  说起村庄的巨大变迁,老人一脸自豪。他说:“党的政策使我们村面貌一年一个样,生活条件也一年好似一年,闲暇时在村里村外走走逛逛,还可以到广场上跟老伙计们聊聊天,生活其乐融融。”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甘南的财富,应该惠及每个老百姓。”这一理念一直是甘南州几届领导班子的共识。2015年我州整合各类资金5.63亿元,大力实施“生态人居、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四大工程,创建生态文明示范村103个,有效改善了示范村的基本生产生活、基本公共服务、基本社会保障和基本生态环境条件,为“十三五”期间全面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探索了路子、创新了模式、积累了经验。
  走进临潭县冶力关镇池沟村,清澈的小溪穿村而过,一座座石桥连接着村庄。溪边的农家小院,青瓦白墙、绿树掩映。院墙上,农民自己画的山水画朴拙、生动;空地上,石头围成的花圃别致而自然,村边一棵棵杨柳树像是在列队迎接八方来宾,欢迎着每一位客人,苍翠的山峦绵延起伏,突兀的山石青苔裹面,在河谷,淙淙的小溪一路欢歌向前奔流。山水之间,一个个干净整洁的房屋散落其间,如一幅美不胜收的水墨画。
  环境优美的生态文明小康村吸引了国内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大家不禁感叹:“走在文明生态小康村,呼吸都是甜的!”
“生态品牌是我们的金字招牌。”
  现如今,独具甘南特色的生态文明小康村,已成为展示我州新农村建设成就的最好窗口,“绿色小康”路越走越宽。
  在“生态立州”战略不变的前提下,各地纷纷创新思路,为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加入新的内涵。
  生态文明示范村旨在把农村建设成为宜居宜游的美丽去处,它因此有了更新的诠释和更深远的意义,一个个特色村庄就像一个个美丽童话一样陆续诞生。
  我州结合示范村各自特点,因地制宜,坚持差异化,避免同质化,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一家一特”的发展思路,创建了红色旅游型、生态体验型、休闲度假型、民俗文化型、特色产业型等风格多样、特色各异的生态文明示范村。
  “近年来,卓尼的‘红色旅游’初现雏形,用于旅游设施建设的投入也不断加大。现在,博峪村的土司官邸修缮为‘博峪村希望小学’。”村党支部书记说。借着“土司文化”的金字招牌,博峪这个距县城5公里的小村庄,每年都会吸引上万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而村民也因势而动,改变了传统的生产生活模式,放下了锄头,办起了别具特色的农家乐,每年的旅游产值正随着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逐步增加。
  合作市围绕“发展生态旅游经济”,提出打造城乡即景的理念,充分保存农牧村原有样貌,发挥生态环境优势,对农牧村的基础设施进行提升和改造,将城镇功能充分融入其中,勒秀乡安果自然村自然景观生态体验型、坚木克街道办大绍玛村等城郊休闲度假型、佐盖曼玛乡加科自然村等民俗文化型,一个个风格迥异的生态文明小康村纷纷涌现,不仅美了乡村还鼓了群众的腰包。
  在生态文明小康建设中,合作市把助农增收贯穿于建设始终,坚持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理念,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与农牧民增收互联互动,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达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的目的。
  “现在村子变漂亮了,面貌改善了,大家办起了农家乐、牧家乐来增收致富,生态品牌是我们的金字招牌。”坚木克街道办主任阿黑说。
         (下转二版)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