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 近年来,甘南日报利用各种新媒体把宣传工作作为首要任务,及时准确报道全州旅游文化、人文景观、民俗风情、生产生活等。全面展示了甘南独特魅力,充分反映甘南资源优势、典型特征和文化精髓,进一步提升“九色香巴拉”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仁青是一名来自云南的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学生。之前对甘南了解甚少,通过甘南日报社举办走进大学校园“读书日”活动时,关注了甘南日报微信公众号,从而了解了甘南,对这个神秘的地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希望以后能在甘南工作生活。 “甘南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文化传统,造就了甘南绚丽多彩的自然风光,古朴神秘的宗教文化,浓郁独特的民俗风情,以及光辉灿烂的红色文化传承,这些都是我通过甘南日报微信平台了解的。”来自天津的游客王玉林说。 王玉林是通过我州在天津召开旅游推介时关注甘南日报社微信公众平台的。他说:“从那时起,我每天关注甘南日报微信平台,已成常态化,从此迷上了神秘的甘南。” 基于数字技术的新媒体传播在极大地压缩了文化传播的物理时空后,凭借互联网几乎可以瞬间将数字化后的信息传达到藏区用户,实现文化传播的零距离。 甘南日报社积极应对新兴的网络媒体对传统报业发展的挑战,于今年6月成功上线甘南日报手机客户端,初步形成了集纸质版报纸、网站、微信、微博、客户端、手机报在内的全方位立体媒介平台。 截至目前,甘南日报微信公众号关注用户数已达11000人,累计点击率已经超越150万次;掌上甘南总关注人数35000人,累计点击率超过500万次,两大微信平台日均点击率超过15000次,成为甘南州内最具影响力的新媒体平台,此外客户端、微博等媒介渠道,极大地聚集了人气,让甘南这片古老的热土逐渐走向世界,靠近人们的内心。 “我虽然生活在甘南,因为常年做生意,没机会去其他地方游览,现在通过甘南日报微信公众号,知道了我们生活在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结合部,有三河一江,地域辽阔,地貌复杂,差异显著,气候类型多样,自然资源品质极高,草原一望无际,森林风光旖旎,溶洞深奥莫测,气候温凉湿润,远离城嚣、遭受污染较少。还有各大寺院正月大法会,不同的藏戏表演,庙会活动,万人拔河比赛,插箭节,具有特色的婚礼等等,现在我为甘南人而自豪。”合作个体户王建文说。 甘南日报通过多媒体向外界宣传了我州文化旅游、风土人情,民俗民风等,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向外界充分展示甘南神奇秀丽的自然风貌和独特深厚的人文历史底蕴。 玛曲县阿万仓镇干部但智次力表示:“不出门就可以,通过甘南日报社新媒体了解、观看全州各县市各大赛事活动,谢谢你们给大家提供了这么一个平台,希望以后越办越好,给我们传递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 进入7月,甘南进入旅游旺季,各类丰富的节会活动精彩上演。甘南日报全媒体中心为了做好重大节会活动,进行了扎实有效的部署准备,从7月迭部县“三大节会”开始,全程参与报道了香巴拉旅游艺术节、卓尼自驾狂欢节、临潭冶力关万人拔河节等赛事,全媒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第一时间报道节日氛围,捕捉每个细节,通过全媒体向全州人民展示了节日的精彩瞬间。 为了做好节庆报道,甘南日报全媒体中心明确报道责任、细化报道任务、做到节会信息当天推送,无论是时效性还是全面性都树立了甘南新媒体的标杆,除了严格的时效性,甘南日报全媒体中心还充分研究新媒体的传播理论,从语言文字风格到排版方式,都极大地贴近群众,受到了粉丝的广泛好评,据统计,截至目前,节会信息的报道累计创造了20万点击率,其中香巴拉旅游艺术节的微信报道,创造了甘南日报微信公众平台单篇阅读量记录,24小时累计阅读量超过35000次。 自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开展以来,甘南日报社身先士卒,用图文、视频全面报道了卫生综合整治成果和不足,敢揭短亮丑,全媒体天天有、周周有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情况,第一时间报道,通过甘南日报记者的走街串巷,向群众大力宣传全州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意义和州上领导的良苦用心,亲身打扫卫生等等举措,把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作为第一要务。 通过构建全媒体大融合的新闻宣传工作大格局,顺利实现了传统与新兴媒体的跨界融合,拓展了受众视野、受众范围和受众人数,盘活了现有的新闻资源,提供了政务工作、重大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新闻资讯,实现了新闻信息的快速传播、无限放大,达到了一种姿态、一个声音的宣传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