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建强 通讯员 张彩霞
盛夏的洮州大地,风轻雨润,绿意正浓,一派生机盎然。漫步城区,宽敞整洁的城市道路,美仑美奂的休闲广场,把这座小县城装扮得格外耀眼;走进乡村,一个个风貌一新的村庄嵌在青山之中,一条条宽阔的道路整修一新,一排排青砖灰瓦的民居格外抢眼,一张张农民的笑脸荡漾着幸福欢畅,蓝天、绿树、鲜花掩映,城乡融合共进的景致,逐渐成为临潭县一道靓丽的风景。 自全州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开展以来,临潭县高度重视,始终把环境卫生整治作为加快全县发展的重大机遇来抓,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来落实,不断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实施城区“五化”工程,集中治理环境卫生脏乱差,全面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各项工作,全县城乡环境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社会文明程度和各族群众环保意识显著提高。 整合“三种力量”,形成强大合力 人心齐,泰山移。该县突出整合政府主导力、部门联动力和舆论影响力,凝聚三种力量,形成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强大合力,全县36名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县直各单位负责人身先士卒,以身作则,亲自带领全体干部开展环境卫生大整治,并依据“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各级各部门负责制,具体下设城区、乡镇村和景区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组、市容市貌整治综合执法组、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组、宣传报道组、督查组,每个组均由县级领导担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各组成员坚持靠前指挥,现场调度,现场解决问题,特别是县级领导身先士卒、率先垂范,主动深入环境卫生责任区,带领干部职工开展整治活动,发挥了很好的表率带头作用。城乡居民群众积极参与,深入开展“百日攻坚战”等环境卫生专项整治,人人爱护环境,人人争当文明人,凝聚了城乡一体、干群联动、人人参与的强大合力,全县上下紧紧围绕整治目标,从领导干部带头到部门联动,再到群众广泛参与,实现了由被动向主动、由只管小家向热爱大家的转变,越来越多的热心群众积极参与到集中整治活动中来。 突出“五大重点”,实现长效整洁 城乡环境卫生整治活动集中突出城区街道、乡镇村组、景区景点、河道水域和公路沿线五大重点,不断强化工作措施,多方筹措资金,深入实施了城乡街道治理、乡村道路及巷道硬化、店面牌匾和路灯更新、各类官网改造、河道清理、人行道铺设等工程,目前共投入1184.2万元,购买给排水、污水井圈盖320多套;建设景观广场5处;改造地下管网2000米;粉刷建筑物立面5.7万平方米;更换商铺门头牌匾900多块,羊永镇、流顺乡、石门乡等乡镇更换门头牌匾达到90%以上;对城区4处节点进行了美化改造;在丫口处设置旅游文化景观石一座;投资约30万元清理整治“蜘蛛网”和“黑杆子”330多个(处)。亮化方面,投入803万元购置安装路灯190盏,并对西进街、金花路迁移路灯共64盏;更换灯管161个、电缆360余米,矫正歪斜路灯杆60多处;安装城区临街建筑轮廓灯22500米。净化方面,投入587.6万元集中清理城区主街道两侧及背街小巷、公路沿线墙面上乱贴乱画的墙面“牛皮癣”小广告等8.2万多张(处);修建了统办楼后化粪池;完成青崖桥河道治理工程;完成青崖桥等路段环境连片综合治理项目;新增城区环卫工人30人,城市管理员20人,聘请环境卫生社会监督员10人;购置垃圾清运车4辆、道路清扫车2辆、人力垃圾车200辆;购置并安装移动式厕所3座;城区购买、换新垃圾箱280多个。绿化方面,投资29.58万元对城区主要路段和节点(补)栽行道树1120棵,并对草坪进行了平整种植,并适时修剪草坪和树木。硬化方面,投入1046万元铺设敬老院至城关镇段、原交警队至八目桥段、北环路等路段人行道13.38万多平米、道牙81700米;修复城区破损路面540平方米;硬化城区临街巷道5000多平方米。通过集中整治,一大批环境突出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彻底整治了“八乱”现象,全县基本实现了“无暴露垃圾、无乱堆杂物、无乱搭乱建、无占道经营、无乱停乱放”,达到了视线内不见垃圾的目标,实现了城乡环境卫生面貌的长效整洁。 建立“四项机制”,保证长效运行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县领导对整治活动思想上高度重视,多次召开县委常委(扩大)会议对整治活动进行专题研究,先后制定下发《临潭县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落实年工作实施方案》、《临潭县城乡环境卫生整治“百日攻坚战”行动方案》、《临潭县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督查考评办法(试行)》,签订了《临潭县城乡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实施方案》,县委书记任组长,全县副县级以上其他领导任副组长,各乡镇、县直各单位、省州驻临各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强有力的临潭县城乡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大力推行全民化参与、市场化运作、精细化管理、常态化惩戒的工作机制,在垃圾清运、道路清扫、污水处理和河道治理上推行承包机制,建立了“周督查、周通报”跟踪督查制度,实行了15小时保洁,主次干道清扫保洁率达到100%,巷道达到95%以上。各乡镇建立了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环境卫生整治局面。 现如今,走进洮州大地,路宽了,灯亮了,街道、村庄干净了整洁了……群众生活质量有了大幅提升;一条条宽敞、洁净的柏油马路环村而过,一株株杨树、柳树耸立在街道两旁,一面面图文并茂的文化墙取代了残垣断壁,一片片绿地取代了臭气熏天的“龙须沟”,一个个身着黄色环卫衣的专业清扫人员成为街头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