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1版:甘南日报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俞成辉与阿木去乎群众代表座谈时强调
站高望远 顾全大局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稳定发展成果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6年08月23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周秘


  本报合作讯 8月22日,州委书记俞成辉在州府合作接见了阿木去乎群众代表,就妥善解决纳合迪金矿纠纷、全力维护阿木去乎地区和谐稳定、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脱贫攻坚步伐进行了座谈交流。俞成辉说:“阿木去乎和车巴沟是甘南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老大难’,也是我在甘南工作的三年多时间里,关注程度最高、调研次数最多、投入精力最大的地方。特别是车巴沟,因为‘尼江’问题和‘九五事件’,一度全省出名、全国挂号,成了针扎不进、水泼不进的法外之地。2012年以来,我们把彻底解决‘尼江’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充分运用群众工作大法宝,百折不挠,迎难而上,成功侦破了‘7·29’案件,实现了尼江两村完全意义上的和谐混牧,打破了双方群众水火不容的历史僵局。如今的尼江,各类发展项目竞相开工,各项民生事业蒸蒸日上,两村群众的主要精力全部转移到了转型发展上,曾经的打架斗殴留给大家的心理阴影逐渐烟消云散,和谐的阳光雨露悄然滋润着每个人的善良心灵。”
  俞成辉指出,虽然“尼江”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回首这段不同寻常的峥嵘岁月,却有太多的酸甜苦辣撞击着我们的心灵。尤其是一些别有用心之人罔顾群众的利益和福祉,百般阻挠、肆意破坏,给“尼江”问题的加快解决制造了很多意想不到的障碍。面对这一切,我们没有灰心丧气、原地踏步,而是紧握正义和法律的拳头,针锋相对,主动作为,一次又一次打消了个别人不切实际的幻想,铺平了尼江两村通往幸福生活的康庄大道。
  俞成辉指出,车巴沟和阿木去乎在“因贫生乱”问题上既有相似性也有不同点,相似在“人多地少”和“畜多草少”的现实窘迫,严重影响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不同在尼江两村是关起门来“窝里斗”,而阿木去乎一些人则养成了“偷牛盗马”的恶习。最主要的是,两个地方受部落习惯法的影响,遇到问题往往不找政府找“头人”,听凭个别人的主观臆断。这就给一小撮人为了一己私利裹胁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兴风作浪提供了条件和气候。前段时间发生的纳合迪金矿纠纷和聚集事件,就是个别居心不良的人,假借保护“神山神水”的名义操纵部分群众跟风闹事,其真实目的并不是保护生态环境,而是为了诋毁党委政府形象,实现他们的“政治图谋”。特别是随着阿木去乎经济社会的长足发展、小康步伐的持续加快、法治建设的深入推进、利益结构的不断调整,那些曾经“高高在上、一呼百应、作威作福”的“头面人物”开始感到茫然和不安,个别人为了保住过去的“市场”、保全自己的“地位”,不惜走到党委政府的对立面,妄想在抱残守缺中把水搅浑、在节外生枝中把局搅乱、在颠倒是非中把心搅散。我这里明确地讲,阿木去乎的稳定和发展局面来之不易,决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借口肆意破坏和践踏,否则我们将依法严厉打击,打掉个别人不切实际的痴心妄想和嚣张气焰,打出一片风清气正的和谐发展环境。
  俞成辉强调,纳合迪金矿聚集事件不是一起简单的矛盾纠纷,而是利益问题、生态问题、稳定问题相互交织的矛盾体,其中既有“利益分红”问题造成的“心理失衡”,也有“草山归属”问题挑起的“资源纷争”;既有不法分子和分裂势力的内外勾连、兴风作浪,也有不轨之人的借题发挥、捣乱破坏。这方面,大家一定要擦亮眼睛、站稳立场,积极配合党委政府做好相关工作,切不可是非不分、好坏不辨,被别有用心的人牵着鼻子走,最后落得里外不讨好的下场。
  座谈会上,俞成辉就进一步做好阿木去乎的稳定和发展工作强调,一要通过正常渠道表达利益诉求,不能人云亦云、一哄而起,借非法聚集的手段向政府施压;更不能挑战党委政府的工作底线和法律红线,对各方面的善意规劝置若罔闻,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二要识大体、顾大局、明大义,争做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领头羊,不做破坏稳定发展大局的是非人。三要把保护“神山神水”的美好愿望寄托在“生态立州”战略上,全力配合党委政府巩固和扩大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成果,切实加快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步伐,着力保护好眼前的青山绿水,确保生态基因和生态信仰代代相传。四是大力实施总投资12.7亿元的《阿木去乎片区发展和扶贫攻坚规划》,加快推动阿木去乎与左邻右舍的同步发展,全力实现全镇6个村委会的均衡发展。五是州委州政府将组织专门力量深入阿木去乎开展调研,进一步细化量化发展规划,力争用三到五年时间,把阿木去乎打造成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生态植被更加良好、社会事业更加进步、产业支撑更加有力、人文素养更加厚重的高原特色城镇。    (周秘)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