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苏琳喜 通讯员 张小慧
自去年5月份全州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开展以来,迭部县委、县政府以实现“视线内见不到垃圾”为目标,将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作为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 “动态化”管理,确保综合整治工作及时到位 在县城区域内,通过增加环卫经费投入、基础设施、工人数量、垃圾清运次数等措施,随时收集、清运、处理城区垃圾,并加强夜间值班巡逻,下大力气整治流浪狗、猪等牲畜上街、啃食垃圾现象,大力制止违规行为、处理问题、化解矛盾,对个别推而不动、落实不力的重点工作,紧盯不放、签字背书、限期整改、跟踪问效,做到即知即改、立行立改。 据统计,截至2016年5月底,在设施购置、人员雇用、场地建设、河道清理、垃圾清运等方面共投资1950余万元。购置环卫设备3174个,新配备环卫人员487人,新配备日常监管人员769人,出动机械设备8475台次,出动干部群众65.62万人次,清理垃圾4.3万吨。 “网格化”管理,确保综合整治工作不留死角 制定下发《迭部县县级领导包抓县城区商铺店面门前五包及环境卫生督查路段划分表》,将城区原来的25个片区重新划分为34个片区,由四大班子县级领导分片包抓,并到各自所包乡镇(站)督促指导环境卫生整治行动,特别是去年11月份以来,所有县级包乡领导亲自到所包乡镇(站)参加环境卫生整治行动,整合各类资金,协调各方力量,全县总动员、全民齐参与,集中开展环境卫生大整治行动。同时,各乡镇(站)建立了班子成员联系村,科级干部联系组,一般干部联系“重点户”的纵横网格式联系制度,确保“村村有联系领导,户户有联系干部”。 “自管化”管理,确保综合整治工作深入群众 及时下发“两边两线”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方案,进一步加大整治力度,全力在“细”和“实”上下功夫,将整治工作的触角向细节延伸、向实处发力;及时与县城区797家店铺、宾馆酒店、茶楼等签订了“门前五包”责任书,让每个业主都有自己的“责任田”,并要求各业主将签订的责任书张贴在显眼处,还要各商户认真按照责任书的要求,切实履行好“门前五包”责任制,负责好责任范围内的环境卫生和门店秩序,特别是农牧村商业网点和村镇的环境卫生,采取“以商管商、以铺管铺”的管理模式,强化措施、扎实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县委常委带头进校园进行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专题讲座,开展“小手牵大手”活动,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充分发动群众参与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 “常态化”管理,确保综合整治工作持续推进 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会议,强化组织领导,靠实工作责任,层层分解任务,层层传导压力,各级领导逢会必讲、逢机必讲、检查工作必查,形成了县委书记亲自部署,县委副书记主要抓,分管副县长具体抓,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爱卫办、住建局、环保局、工商局等部门协调抓的工作格局;建立健全了《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方案》《卫生保洁管理制度》《垃圾定点定时清运办法》《迭部县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考核办法》等制度,修改完善了《迭部县城乡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暂行)》,初步形成任务明了、责任明晰、区域明确的整治体系,确保综合整治工作常态化管理。 “目标化”考核,确保综合整治工作全面推动 自上而下建立问题台账,持续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做到督查指向明确,进一步完善了乡镇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考核奖惩办法,采取环境卫生整治督查组督查,乡镇互查,纪委、组织部牵头督查的方式,定期不定期对全县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进行随机检查,对督查反馈的问题要求主要负责人现场表态整改时限,并上传整改前、中、后各阶段对比照片,确保存在的问题得到立即整改,各项措施及时得到落实。 每月实行三次检查排名、一次综合排名制,同时,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适时督查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及州委督查组反馈内容的整改情况,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与单位评先进、个人评优秀挂钩。 “严格化”管理,确保综合整治工作深入人心 按照《迭部县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户外公益广告暨集中清理整治户外宣传标牌实施方案》的文件精神,加大了办公场所、县城街道、农牧村社区、公共场所、交通公路沿线两侧、旅游景区墙体、建筑、房屋、围墙等设施上设置的户外广告和宣传标牌进行了全面的清理整治;积极探索建立了“1+2+3”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宣传教育新模式,充分发挥负面“典型”警示作用,对工作不力、措施不实、成效不显及时点名通报,在“微观迭部”公众平台开辟环境卫生整治曝光平台,每周制作一期“美与丑”专栏滚动播放,并积极推广先进经验和工作成效;同时,突出“严格化”管理原则,由县财政拨付2万元,在住建局设立奖补基金,对举报乱扔、乱倒、乱贴、乱画等行为者每次奖励500元;在县城东西出入口、人口密集等显眼地段利用动漫、文字等形式,对车窗抛物等不文明行为制作温馨提示牌,大力弘扬真善美,并引导客运车辆做好乘客文明乘车的宣传工作。同时,凭借各类新闻媒体及时发布环境卫生整治通报短信新闻,曝光存在的问题,大力推广先进经验和工作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