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舟曲讯 金秋时节,舟曲大地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8月22日至23日,州委书记俞成辉深入舟曲县,走乡镇、入农户、进企业,就发展乡村旅游、整治环境卫生、做好防灾减灾、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等工作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研。俞成辉强调,要进一步深化县情、乡情、村情认识,发挥自身特色优势,加快乡村旅游发展步伐,突出群众主体地位,常态长效整治环境卫生,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强化责任,以舍我其谁的使命感勇于担当,让各族群众在共建共享中得到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在大川镇土桥子村,俞成辉饶有兴致地参观了乡村记忆博物馆。看到一件件历史遗产、一幅幅田园风貌,他指出,博物馆里留存了大量的传统文化基因,反映着一方风土人情,折射出深厚文化底蕴的滋养,要坚持保护、传承、发扬并举,抓好研究和开发,做好管理与服务,留住乡村记忆,唤醒乡村情感,传承乡村文化,守住文明根脉。在绿脉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俞成辉深入生产一线,认真听取企业负责人的情况介绍,并仔细询问企业产品研发和发展现状。他指出,科技型龙头企业不能满足于做“盆景”,而是要走向大市场,尽快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市场前景好的“产业风景”。俞成辉还勉励企业负责人要有雄心壮志,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深度开发,延长产业链条,为带动当地老百姓增收致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如何发挥比较优势、发展乡村旅游是俞成辉这次调研的一个重点。调研中,俞成辉先后来到大川镇土桥子村葡萄园农家乐、老地方农家乐和江盘乡泉城印象农家乐,谈经营、讲管理、问收入,共话未来,同谋发展。他强调,发展乡村旅游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路径,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的新平台,可以把农村变成美丽和谐的家园,把农民变成富裕而有尊严的群体。一要科学谋划,着力打造旅游长廊。舟曲县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将陇南市宕昌县两河口镇以西经大川镇至县城沿线作为重点,从点到线,逐步连接,全力构建有山有水、处处是景的旅游精品线路。二要完善设施,着力增强承载功能。要高起点站位、高标准建设,加快完善城镇配套设施,规范提升“农家乐”“乡村旅馆”食宿条件,最大限度满足广大游客的消费需求。三要突出特色,着力叫响乡土品牌。要依托本土生态、自然、人文、物产等资源优势,以个性吸引眼球,以差异丰富体验,做足做好“绿色”“本色”“特色”三篇文章,尽最大努力把原汁原味的田园风光、多彩多姿的乡土风情呈现给游人。四要精雕细刻,着力提升品位档次。要坚持支部引领、能人带动,从看有美景、食有佳肴、行有道路、住有房舍、购有特产、玩有体验的角度出发,在文化内涵、环境保护、卫生质量、游览服务、出行安全、宣传推介等方面加大力度,推动乡村旅游从对资源的简单利用到综合开发、深度挖掘转变,从单一休闲型向集文化、风景、娱乐等为一体的复合型转变,提升品味档次,拓宽发展空间。 行走在舟曲的乡村道路、田间地头、农家院落,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干净整洁。看到这样的情景,俞成辉高兴地说,舟曲县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成效显著、亮点频出,让人感受颇深,值得全州上下学习借鉴。今后,要重点抓紧抓好“依靠力量”“常态长效”“投入保障”三方面的工作,大力弘扬整治行动中焕发出来的精气神,乘势而上、主动作为,持之以恒地抓,驰而不息地干,不断把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向纵深推进。在依靠力量上,要突出群众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把各族群众参与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热情和动力激发出来、调动起来,切实增强主人翁意识,大力提升全社会的文明素质,以思想自觉推动行动自觉;在常态长效上,要认真总结开展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以来的好经验、好做法,不断健全完善各项工作机制,加强政策、制度和方法创新,做到整治有标准、管理有依据、考核有办法、长效有制度;在投入保障上,要积极调动各方资源,进一步加大环境卫生资金投入力度,统筹用好各类资金,规范项目工地管理,在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加快建设进度,使每一分钱都花在关键处、用在实事上。 调研期间,当得知我州合作、夏河、碌曲等县市发生暴雨冰雹灾害时,俞成辉第一时间了解灾情、第一时间安排部署、第一时间作出指示,多次与有关方面通电话督促落实,并就进一步做好全州防汛救灾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一要强化担当意识,靠实防汛责任。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清当前面临的严峻形势,把做好防汛救灾工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全力保障各族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二要加强预测预报,把握工作主动。加强联合会商和综合研判,密切监视天气变化趋势和雨情、水情、汛情,动态掌握河库来水、涨落、蓄泄等情况,及时滚动作出预测预报。三要突出重点环节,落实防控措施。紧盯水库、淤地坝、隐患点、低洼地带、河流两岸、项目建设工地、临时建筑等重点区域和关键环节,做好隐患排查,确保防控安全。四要抓好避险转移,保障人员安全。进一步细化群众转移安置方案,充分发挥山洪灾害防治监测预警系统作用,在重点部位安排专人值守巡查,确保受威胁群众能够转得出、移得快、住处有着落、生活有保障。 (周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