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2版:甘南日报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2
 
 


产业扶持谋发展 精准帮扶促民生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6年08月24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


  安小伟

  2015年7月,我被组织选派到碌曲县阿拉乡田多村任党支部第一书记,并兼任田多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到村任职以来,在村“两委”班子和干部群众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我和帮扶工作队成员扎根乡村,用心驻村,通过产业扶持助推整村发展,实施精准帮扶促进民生改善。
  田多村地处碌曲县城以东73公里的洮河沿岸,辖5个自然村(田多、田后、玛尕、立池、久青),属高原林区地带,农牧民群众主要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自驻村以来,帮扶工作队严格按照《甘肃省驻村帮扶工作队工作手册》履行职责任务,通过开展入户信息核查和收入比对,走访老党员、残疾户、重点贫困户、离退休老干部和现任村干部,组织召开座谈会等一系列村情民意调研活动,畅通了与群众相互联系和沟通的渠道,更加全面地掌握了帮扶村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现状、贫困人口结构和致贫原因等基本情况,并帮助村“两委”班子进一步理清了发展思路,明确了工作方向,为精准化开展扶贫攻坚工作奠定了基础。
  工作开展之初,工作队结合田多村村情实际,抓住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和有利条件,详细制订了精准扶贫“两规划、一计划”。一是重点帮助村民增加收入。引导农牧民发展高原生态特色种养业、实施“一村一品”产业培育工程和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二是帮助发展村集体经济。扶持壮大村级现有集体经济组织,如继续引导和扶持农牧民养殖专业合作社,力争为养殖专业户争取项目资金,提供市场销售信息等;三是围绕生态文明示范村建设和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帮助村民改变乡村面貌和树立环保意识;四是帮助村民解决有关生产生活方面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深入宣传党的惠农政策、扶贫方针和农业科普知识等,让他们尽可能多地了解自身可享受的扶持政策有哪些、每年可得到多少政策补贴资金,以及如何提高粮食作物产量、越冬和春乏期降低牲畜死损的有效措施等。
  通过积极协调双联单位和对接社会帮扶力量,工作队从加大农牧产业项目扶持力度,有效调整农牧产业结构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帮扶工作。一是协调州农牧局安排实施2015年现代畜牧业全产业链建设项目,落实项目资金20万元,为立池组购置发放良种犏雌牛40头。二是2015年协调双联单位为田多村发放化肥、种子、农药等农用物资,折合人民币约10.6万元。今年,阿拉乡整体列入青稞基地建设项目,共计向田多、吉扎、博拉三个行政村发放青稞良种35.24万斤,化肥14万斤,价值240多万元。三是积极配合州农牧局加大对阿拉乡经济合作组织的建设指导和重点扶持,通过落实《2015年转变草原畜牧业发展方式项目》,向田多村和吉扎村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引进良种犏雌牛320头,财政补贴资金达160万元,增强了自我发展能力。四是协调州种子站采用“飞防”技术,对青稞基地建设项目良繁田喷洒生物调节剂“吨田宝”,通过促控结合有效提高种子产量。同时,州种子站还通过雇用当地群众开展田间管理等方式,为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多方位促进了群众持续增收。五是协调州农牧局开展节前慰问,向田多村立池组发放面粉48袋(2400斤)、清油24桶(240斤)、玉米原粮100袋(10000斤),并在物资发放现场对农牧民群众进行了畜牧养殖、青稞和药材种植及农畜产品质量安全、草原防火等知识的宣传普及。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只有农牧民群众实实在在增收,尽快脱贫致富,我们才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道路上大踏步前进。一年多来,我们通过多方位筹措和多渠道争取,为帮扶村加大产业扶持、落实扶贫项目,为农牧民群众宣传惠民政策、普及科技知识,从思维方式方面解放群众思想观念,从日常生产生活方面解决农牧民群众的实际困难,从基础设施投入方面着力改善村容村貌,切实为田多村群众开辟了一条通往小康社会的康庄大道。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