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2版:甘南日报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旦岗村的变迁
——夏河县王格尔塘镇旦岗村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小记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6年08月26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


  记 者 何 龙 加次力
 通讯员 毛辉成

  旦岗村的人富了,旦岗村面貌变了,一座座藏式风格浓郁的房屋整齐地排列着,硬化平整的水泥路连通各家各户,好一幅静谧的田园景致。无论村里村外,男女老幼,大家都对旦岗村的变化感到惊讶,惊叹它近几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坐落在大夏河畔王格尔塘镇的旦岗村,因为修建临合高速公路,进行了搬迁改造。昔日的老山村变成沿河新村,不论是建设规模,还是建设标准,都比原来的老村子漂亮多了。这是村民们依靠党和政府的支持,通过艰苦的努力,创造了幸福,建设的美丽家园。
  村里有句话说,农村要发展,要靠党支部;变化快不快,全靠领导带。旦岗村的发展和变化道出了这句话的真谛。
  谈到干群关系,旦岗村村长卡老说:“自从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两学一做’等教育活动后,干部们进村入户的次数越来越多了,态度更和蔼了,作风更扎实了,干群更密切了,并处处为老百姓着想,想方设法解决群众生产生活方面的困难,干部是我们牧民群众的贴心人。”
  旦岗村,这个只有19户的小村庄,年轻人大多都外出打工,平时村子里只有老幼妇孺,似乎看不到发展前景。60多岁的村长卡老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当听说做卡垫这个生意不错,是个非常紧俏的商品,而且这是手工作坊,起步不需太高的成本,当即拍板决定带领村里的妇女们做卡垫生意。2012年8月,卡老与弟弟道乃共同出资注册“夏河县博丹民族用品制作有限公司”,组织村民脱贫致富。在他的公司做工的大多都是妇女,农闲时,妇女们有的到卡老家里做卡垫,有的直接将原材料拿到自己家里做。每制作一个卡垫提成20元,平均下来,一位妇女一年可以制作400个卡垫,赚8000元。
  家乡的土地无法选择,但发展的道路却可以有很多。带领村民奋力赶超,改变落后面貌,实现致富梦想,是旦岗村党支部和村委会领导班子的责任,更是全村80多口父老乡亲的共同期待。
  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为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结合本村实际,修改完善村党支部、村委会各项工作制度,实行村委干部驻班制度,方便群众办事;坚持党务公开、村务公开,凡是低保、财务、公益事业等涉及全村群众利益的事务,都实行民主决策,按时公开,透明管理,接受全体村民监督。
  “旦岗村党支部领导班子得力,思想解放,敢闯敢干,得到群众信任和拥戴。”县委宣传部干部告诉记者,党支部班子能力强,思路清晰,措施有力,工作到位,特别是“一事一议”项目落实和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
  “我们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党和政府带来的。”当问到旦岗村为什么变化这么大时,村长卡老掩饰不住激动的心情告诉记者。
  走进旦岗村,能够让人感受到藏族传统淳朴的民风和现代化文明的巧妙融合,房前屋后的杏树、樱桃果香扑鼻,这是一个小桥流水、人在画中的山水田园小村。
  “我们虽然比不上城市的繁华,但可以感受世界的脉动。”旦岗村的变化,让每一个人都十分自豪,特别是年轻人心中装载着信心和希望,他们都愿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建设美丽的家园。
  幸福生活不是梦,幸福要靠自己去创造。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引领下,通过扶持项目的实施,旦岗村的基础设施得到了很大改善,经济收入快速增长,群众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正以创业、创新、发展、文明、和谐的崭新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并在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的征程上扬帆远航。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