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合作讯 (记者 陈建强) 8月29日,全州生态文明小康贷启动仪式在合作市达洒村举行,标志着我州生态文明小康贷正式启动,今后五年内州农行将为我州1500个生态文明小康村农牧户投放贷款100亿元。 省农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徐杨春,州委副书记、州长赵凌云出席仪式并分别讲话。 州委常委、副州长傅强主持仪式。副州长、合作市委书记刘永革出席仪式。 徐杨春指出,长期以来,农行甘肃省分行始终发挥农村金融国家队和主力军作用,始终把服务“三农”摆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尤其是近年来,与甘南州政府深度合作,大力实施双联惠农贷、精准扶贫贷,破解农牧户“贷款难、贷款贵”问题,累计发放贷款6.3万户,已覆盖了45%的农牧户,实现了“投放多、受众广、促增收”的目标;创新推出的新农合一卡通,实现了所有参合农牧户一户一卡,有效解决了农牧户看病报销难的问题;积极改善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实施推进“金穗惠农通”工程,惠农服务点已遍及86%的行政村,专配7辆流动银行服务车,将金融服务送到农牧民家门口,让他们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到基础金融服务。 赵凌云指出,举行甘南州生态文明小康贷启动仪式,是我州“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中的一件大事和喜事,是金融助推我州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民生民心工程,也是农业银行甘肃省分行与我州开展金融深度合作的又一项重大创新举措。甘南是国家和省上重点扶贫开发地区之一,贫困面积大、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农牧村始终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和小康社会建设的最大短板。2015年,州委、州政府立足州情,着眼未来,在103个“生态文明示范村”基础上,提出在“十三五”期间建设1500个“生态文明小康村”的重大战略部署,这是州委、州政府统揽生态文明建设、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大创举,也是从根本上解决农牧村贫困问题的创新思路。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涵盖了农牧村建设的方方面面,内容深度融合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美丽乡村、旅游专业村、脱贫致富村的要求,制定了“965356”建设标准,是我州加强藏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我们将通过实施生态人居、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四大工程,全面改善农牧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基本公共服务条件、基本社会保障条件和基本生态环境条件。项目必将对加快转变农牧村发展方式、促进农牧村经济转型、改变农牧村落后面貌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也必将释放出巨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稳定效益。目前全州今年300个“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正在紧锣密鼓地展开。 赵凌云强调,与以往的双联惠农贷款有所不同的是,此次贷款优先发放给合作市农行评选出来的九位“信用农牧户”。金融的本质是信用,“诚信为本”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2015年以来,州委、州政府以农牧区信用体系建设为突破口,在人民银行广州分行的大力支持下,先后建立了州、县市两级征信中心,并开发建成了甘南州农牧户信用信息系统,完成了全州12.1万农牧户的信用信息采集、审核、录入工作,录入数据信息达1161万条,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人行牵头、金融机构参与、乡村干部协助”的农牧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甘南模式”。 赵凌云要求,合作市和州直相关部门要以此次启动仪式为契机,主动作为,加大力度,为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小康贷”工作提供经验、树立榜样。希望全州各县市积极行动起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以“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环境优美、管理民主、和谐稳定”为目标,加快“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步伐。同时,加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力度,广泛培育信用村、信用户,让“信用就是财富”的思想在农牧民心中深深扎根,不断扩大生态文明小康贷款覆盖面,为广大信用农牧户提供资金支持,做大做强富民产业,加快脱贫致富步伐,为甘南藏区的繁荣稳定和长治久安及与全省、全国同步实现小康贡献力量。 参加仪式的还有,州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合作市政府主要负责人及州市各有关部门、银行业监管机构负责人,达洒村村民代表共100余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