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甘南藏族舞蹈以它久远的历史渊源、丰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地域风格和鲜明的民族特征著称于世,甘南藏族民间舞蹈是中华民族舞蹈艺苑里最艳丽的奇葩,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瑰宝。甘南藏族民间自娱性舞蹈可分为"谐"和"卓"两大类,它的表演形式主要有:热巴、踢踏舞、勒谢、堆谐、果谐、弦子、锅庄等。 【关键词】:甘南藏族 民间舞蹈 表演形式 甘南藏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陲的甘青川三省交界处,南与四川阿坝州相连,西与青海果洛、黄南两州相连,东与省内陇南、定西两县接壤,北与临夏回族自治州为邻,是内地与藏区的结合部,也是内地与藏区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甘南州是以藏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自治州,全州人口67万,其中藏族33万人,占总人口的49.3%。此外还有汉、回、土、蒙等兄弟民族。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人口状况,构成了与之相应的独特人文景观和地域文化特色。 藏族是一个历史悠久、具有高度文化艺术传统、能歌善舞的民族。舞蹈种类繁多,流行普遍,许多舞蹈已有好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特别是甘南藏族民间舞蹈是在藏民族生产生活中产生并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舞蹈。 藏族民间舞蹈,从总体上可划分为民族民间自娱性舞蹈和宗教舞蹈两大类。这两大类舞蹈都有各自丰富的文化内涵、优美而潇洒的翩跹舞姿和独具特色的舞蹈风格及形式。 一、藏族民间舞蹈的基础动作和体态特征。 每个民族、每个地区都有着自己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特点,就形成了民族民间舞形式多样、风格各异、动律有别的鲜明特色。甘南藏族民间舞种类繁多,因地区的不同而风格各异,其中甘南的锅庄、踢踏、格尔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不同的艺术表演形式,但是外部形态和动律特点在结构上是具有统一性的。就藏族舞蹈这一体态特征来讲,它不仅和自然环境、民族性格、生活服饰有关,而且还带有宗教心理痕迹。但是,从舞蹈角度来看,则具有艺术性的创造,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二、我们的民族具备藏族民间舞的本能的基本素质,全面掌握舞蹈的基本动态。 藏族舞蹈的动律特征,是以下肢活动为主,下肢动作又以膝颤动为核心。“颤”就有大颤、小颤、柔颤、硬颤、扭颤、摆颤等,如:踢踏舞中“颤”贯穿在“扭腰”、“拖步”及“点步翻身”等典型舞姿中。故,藏族舞蹈有“无屈不成功,欲动必行先屈”。“顺”“左”、“绕”是藏族上肢舞袖的动律特征。“顺”是藏族舞蹈特有的协调方式,它来自连臂踏歌中“起歌抬手,踏脚甩手”的运动方式;舞袖有;甩、摆、撩、绕等多种形式,但以“绕”为核心,有:大绕、小绕、臂绕、肘绕、内绕……这些不同的舞姿动态中都有一致的规律性。 三、要跳好藏族舞蹈必须把握舞蹈的风格特征。 我们表演舞蹈节目常常在动作上下功夫最多,而不太强调动作内在的根据。我认为体味古老的藏族民间舞蹈表演技巧,领会思想,最好自己亲自到草原上去生活、去体验、去感受。只有这样,才能全面领会草原舞蹈文化,动作情态,民族文化意识在我们的思维内部扎根,才有可能在舞蹈中表现出藏族的风格内涵。舞蹈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更是和我们牧民群众的游牧生活息息相关的。我们跳藏民族的舞蹈,就是演绎藏民族的文化。所以,跳好藏族舞蹈就要掌握藏族舞蹈表演的风格。首先,我们经常性地深入牧区,了解牧民生活,感受他们的生活环境、民俗民风、宗教信仰。如:藏舞的动作一般都是从左到右顺时针方向绕圈进行,这与其教仪轨中的“转经”的方向一致。“锅庄”仍保留着模拟禽兽、踏足为节、绕圈而舞。 在表演藏族舞蹈过程中,我们还有注意动作细节才能尽善尽美地把舞蹈内涵传达给观众。如:我们在跳格尔舞时的审美体验应该是:动作时而粗狂时而柔美、长袖轻佛、舞姿舒展、延绵连贯。踢踏舞是:节奏鲜明、情绪欢快、动作热情、脚下灵活的审美意识。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把握好舞蹈具有的风格形式,还要在平常地训练中注意对动作美的把握。 参考文献 [1] 吴卫星;;中国少数民族民间舞蹈欣赏[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年08期 [2] 知否;舟曲民间舞蹈的肢体语言及美学特征[N];甘南日报(汉文版);2008年 [3] 赵尖草吉;安多藏族民间舞蹈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4] 仲格才让;浅谈藏族舞蹈艺术[N];甘南日报(汉文版);2009年 [5] 余媛;;浅谈舞蹈艺术的审美赏析[J];大众文艺;2011年15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