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翠岭间,一列疾驰的火车驶来,车窗前,一位老人驻足远眺,凝神沉思。电影《邓小平登黄山》就此拉开帷幕。影片以纪实的手法,重现1979年邓小平登黄山、发表"黄山谈话"的全过程,并将当时时代大背景下引人关注的小岗村"包干到户"、知识分子待遇、香港回归等热点问题贯穿于剧本之中,再现世纪伟人的人格魅力和崇高风范,重温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带领中国人民走上富裕、小康道路激情澎湃的光辉岁月。 在近100分钟的播放过程中,不少老年观众眼里噙满泪水,而年轻的90后的我们也沉浸在剧情之中。我们看到一个身体康健、坚毅前行的小平同志。他挽起裤管,健步登山,说“长征时候,就是这样”;即使雾大路滑,他也不要滑竿、不要护绳,坚持徒步攀登;离开黄山时,他豪迈地说,“黄山这一课,证明我是完全合格的”…… 我们看到一个风趣幽默、可亲可爱的小平同志。他与山上的猴子打招呼,教小猴子敬军礼;听大学生演唱邓丽君的歌,并调侃“人们都说,白天老邓,晚上小邓”;澳门小伙说他面熟,好像在哪见过,他说自己是“大众脸”…… 我们看到一个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小平同志。谈到“大包干”引起的争议,他鲜明地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要让人民不断富裕起来;大队干部说卖茶叶蛋的严阿婆是落后分子,而他却说,“落后的不是老人家,是我们的脑袋”…… 影片中,这样一个有情感、接地气、可亲可敬的小平同志不时地出现在我们眼前,让人倍感亲切、温暖。 邓小平在黄山时,问黄山的建设、问黄山的发展、问黄山的生态、问黄山的物产,殷殷叮嘱“要有点雄心壮志,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成为全国最富的地方”,句句话语都饱含了他对山区人民致富的殷切期望,处处体现了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冲破观念束缚,敢闯敢试,坚持走改革开放之路的勇气和决心。此次黄山“破冰之旅”,邓小平就开发黄山旅游资源、发展黄山旅游业等问题作了重要指示,发表了被后人称之为“开启了中国现代旅游业发展之路的著名的‘黄山讲话’”。邓小平用坚实的脚步、用有力的双手为黄山的未来写下了气壮云天的诗篇,黄山以旅游经济为主导产业的发展之路从此开始了新纪元。 如今,36年过去了。黄山已成为拥有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三顶桂冠于一身的名山,成为世界各地游客竞相前往的旅游胜地。合福高铁的开通,给黄山的交通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实现了邓小平“将来到黄山要能开快车”的夙愿。“飞雪千年茂不衰,乱云飞渡仍从容”。在举国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之际,让我们继承邓小平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全面深化改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践行“三严三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共同奋斗!黄山人将牢记“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的嘱托,沿着邓小平的足迹走下去。 正如电影片尾曲唱的“沿着蜿蜒崎岖坎坷的山路,如沐春风和未来一起攀登,看我日出黄山”。 (摘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