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玛曲讯 (记者 王满辉) “十二五”期间,玛曲县落实“122584”发展思路,坚持“保护、发展、稳定”并重,以项目建设强化发展基础,以结构调整缓解经济下行压力,以精准扶贫加快小康建设步伐,以深化改革激发动力活力,以法治思维促进公平正义,以改进作风提升工作效率,促进了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开创了玛曲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新局面。 全县综合实力明显提升。预计2015年底,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8亿元,是2010年的1.34倍;完成财政收入1.47亿元,完成财政支出11.32亿元,是2010年的2.6倍;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55亿元,是2010年的2.21倍;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8亿元,是2010年的1.73倍;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20167元,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615元,分别是2010年的1.71和1.77倍。 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累计实施各类项目535个,总投资122.64亿元,是“十一五”的4.7倍。主要实施牧村人饮安全工程,改造提升了乡村公路等级,完善了城区的路网结构、污水和垃圾处理、供水供热供电、文化休闲购物等公共服务设施,实施了保障性住房建设、廉租房、公租房建设及城区棚户区和牧村危旧房改造等工程,完成了34个整村(整乡)推进项目、8个生态文明示范村建设和11座寺院基础设施建设任务。 生态保护建设力度不断加大。累计投入资金6亿多元,实施了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建设、环境连片整治、退牧还草和草场“三化”治理等项目,4340户牧民实现定居,治理草原鼠害539.4万亩,治理“三化”草原275万亩,完成禁牧休牧、划区轮牧1288万亩,义务植树和人工造林49万余株。加强了草原湿地、土著鱼类、野生动植物保护。 畜牧产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累计投入畜牧产业发展资金6.53亿元,是“十一五”的3倍。建成养殖小区103个,牲畜暖棚4215座,发展牧民专业合作社558家,流转草场572万亩。牛羊保险实现全覆盖。全县各类牲畜存栏102万头只(匹),肉、乳、毛大宗畜产品产量分别在2010年的基础上增长了46%、34%和39%。牧业产值达到4.7亿,是“十一五”末的1.66倍。 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明显增多。累计新增城镇就业2032人,发放公益性岗位补贴972万元。减少牧村贫困人口1.43万人,贫困面由“十一五”末的45.2%下降到9.46%。发放各类社会救济救助资金2890万元,城乡低保人口覆盖面达到21%。新农合报销医疗费4630万元,发放医疗救助金530万元。发放僧人生活补贴2600万元。“少生快富”和“奖励扶助”政策受益1229户8322人;发放37项惠农资金5.68亿元、双联贷款3.19亿元。投资2.17亿元改善14所学校办学条件,新建13所“双语”幼儿园;新建或维修28所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室;新建30个牧村综合服务中心、4个乡镇敬老院。牧村广播电视实现“户户通”、“舍舍通”,县文化馆、图书馆和博物馆建成使用。 改革开放步伐明显加快。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任务。全面推行“三张清单一张网”和“三证合一”制度。对外开放硕果累累,签约招商引资合同项目17个,签约资金28.4亿元,是“十一五”的2.6倍,项目履约率达到82.3%。旅游开发迈出坚实步伐,五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17.04万人,年旅游综合收入已达到5.4亿元,是“十一五”末的3.38倍。 社会政治大局持续稳定。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和“两个共同”创建活动,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着力解决寺院和僧侣的实际困难。全面强化基层基础工作,深入开展“反自焚”专项斗争。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妥善化解人民内部矛盾。深入开展严打整治行动,妥善处理各类矛盾纠纷,全面排查整治各类安全隐患,社会政治大局持续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