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 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先后上百次深入合作市专题调研,实地查看城乡环境卫生整治情况,听取汇报,研究解决问题。 这是一场攻坚克难的硬仗。合作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以高度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对待城乡环境卫生整治,把城乡环境卫生整治作为履行管党治党职责的一次检验。把城乡环境卫生整治的政策要求作为各级党员干部培训的必学课程,作为检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试金石”,作为衡量合格党员的“天平秤”,广大党员干部以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身边群众积极投身城乡环境卫生整治攻坚行动中。 城乡环境卫生整治行动,使全市人民热爱合作、建设合作、发展合作的热情高涨,广大市民对家乡的认同感、自豪感进一步增强。从州、市领导到普通群众,从70多岁的老人到学前儿童,从驻合部队官兵到外来宾客,全市数十万人以各种方式参与了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 不是形象工程 而是民心工程 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关乎民计民生。“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保障改善民生,是搞好城乡环境卫生整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合作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韩延明说,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不是形象工程,而是民心工程。 合作把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延伸到居民家门口,净化、绿化、美化、亮化同步实施。2015年5月至今,该市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累计投入经费6596.68万元,其中市政基础设施建设4530.59万元,开展专项整治投入1138.6万元,日常运行维护投入927.49万元。城区夜景亮化投入5800余万元,维修改造和新建亮化楼宇285栋;投入458万元,在高速公路南北入口、江卡拉至依毛梁迎宾大道安装路灯377盏,亮化城区桥梁12座,升级改造东一路至东五路桥段河道两侧亮化设施,使市民居住环境、出行条件得到根本改善。 搞好环境整治就是发展生产力 人们评价一个城市,最直观的就是城市面貌。“事实证明,搞好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就是发展生产力,就是提高综合竞争力。”韩延明说。 干净亮丽的市容环境提升了城市的载体功能,为合作聚焦了生产要素,吸引了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带来了一大批高水平的大项目好项目。今年兰洽会期间,合作市共签约8个项目,引资15.22亿元,取得了签约项目数和投资金额均达到历年之最的丰硕成果。 空间变美变新,人心变亲变近。合作市各级党组织在组织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治中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不降格以求、不马虎应付。组建“党员先锋队”“党员突击队”“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等,及时完成城乡环境卫生整治中的急难险重任务。组织离退休党员干部、离任村干部和老党员组成“环境卫生督查组”或“环境卫生监督队”,通过现场检查、明察暗访、限期督办等方式,对整治情况及时进行检查考核,对工作滞后、行动迟缓、整治不力的,敢于揭短亮丑,予以公开曝光,对思想认识不明确、态度不积极、完不成整治任务的党组织进行整顿。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以知促行、知行合一,避免“两张皮”“空对空”,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身边群众积极投身城乡环境卫生整治行动。 干部带了头 群众有奔头 在“党员身边无垃圾活动”的感召下,广大群众主动参与到环境整治行动中来。60多岁的老党员带头清扫街道,5岁的孩子在广场捡垃圾……在全市城乡,全民参与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热情被激发出来,老百姓由“要我整治”变为“我要整治”,纷纷拿起扫帚、扛起铁锨、推着小车主动清理自家沿街的杂草、垃圾和“三大堆”。“巷道通了,民心顺了;村庄美了,群众乐了。”村民们齐声点赞。 “党员干部们带头干,干出了城乡新面貌,干出了干部新形象,干出了百姓好口碑,干出了社会新风尚!”市委组织部干部感慨地说。 为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市委、市政府每年年底评选一批“党员环境整治之星”“党员环境整治模范户”“城乡环境卫生整治优秀村干部”和“环境卫生整治先进个人”。在城乡环境卫生整治中被评为先进模范的农牧村党员干部,将在有关扶持产业发展的项目和资金上予以倾斜,机关党员干部年终考核时可作为加分项。同时对在城乡环境卫生整治中不重视、不努力、不作为,以及不正确履行职责或履行职责不力的单位和个人通过责令改正、诫勉谈话、公开检讨、通报批评和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等方式追究问责。 干在实处无止境,谋划新篇走在前。如今,合作这座美丽的高原城市正以独特的文化底蕴、兼容开放的胸怀、大气洋气的环境面貌,自信地走向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