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建舟 张继元
旭日刚刚升起,大地也睁开了眼睛,迭部县无论城区还是乡村,干部群众早已拿着工具,穿梭在大街小巷,用双手扮靓家园的容颜。 自2015年5月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以来,全县严格按照州委、州政府的安排部署,结合县情,积极探索、突出重点,合力攻坚、协调推进,使全县城乡环境卫生整体面貌有了全面改观。 全力投入抓细节 在环境卫生整治中,迭部县以实现“视线内见不到垃圾”为目标,坚持“动态化”管理,确保综合整治工作及时到位。在县城区域内,通过增加环卫经费投入、基础设施、工人数量、垃圾清运次数等措施,随时收集、清运、处理城区垃圾,并加强夜间值班巡逻,整治流浪狗、猪等牲畜上街等现象。 截至2016年8月25日,全县在推进环境卫生整治中累计投资1950余万元。购置环卫设备3174个,新配备环卫人员487人、日常监管人员769人,出动机械设备8576台次,出动干部群众66.62万人次,清理垃圾5.7万吨,清理河道50.2万m3,平整砂石料1113万m3;新购置安装垃圾箱831个,新建垃圾填埋处理点410个,维修垃圾池30座,刷新城区原有垃圾箱242个,新购垃圾运输车辆3台,在主要路段两侧设置休闲椅100余个,在城区不同地段、入口和人员密集场所共设置公共信息广告栏68个;清理整治户外宣传标牌1740个,清理整顿公路沿线护坡墙面广告28736.18平方米;清理整治公路沿线长途客车停靠点49个;清理整治黑广告、小广告26279处(张),清理规范设置不合理的各类交通安全、道路交通提示牌433个,清理整治公路沿线废弃的沙石料厂、工棚厂房、机械设备791个,清理整治河道内遗弃散落的废旧机械设备197个,清理整治“蜘蛛网”和“黑杆子”5087处(个);开展绿色长廊及万亩油菜花观赏带建设工作,栽植树木3.66万株、油菜6203亩;特别是5月16日开始,动用各类机械设备67辆(台),对5个乡镇(站)13处砂场、采砂点(包括县城附近砂场)50余万立方米进行了回填平整,取得了明显成效。 强化制度抓落实 记者来到迭部县电尕镇谢谢村,干部群众正在打扫村子的街道卫生,群众包主说:“从去年环境卫生整治开展以来,我们村子分成了三个小组,制定了相关制度,每个小组一周组织打扫一次,我是这个小组的组长,群众们打扫卫生的积极性非常高,村子干净了,大家串门闲聊心情也好了。” 迭部县坚持“网格化”管理,确保综合整治工作不留死角。在全县范围内严格按照“定区域、定人员、定责任、定任务、定标准”的工作模式,实现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管理,拟定了《迭部县环境卫生整治网格化、卫生自管化工作方案》,制定下发了《迭部县县级领导包抓县城区商铺店面门前五包及环境卫生督查路段划分表》,将城区原来的25个片区重新划分为34个片区,由四大班子县级领导分片包抓,并到各自所包乡镇(站)督促指导环境卫生整治行动,特别是2015年11月以来,所有县级包乡领导亲自到所包乡镇(站)参加环境卫生整治行动,整合各类资金,协调各方力量,全县总动员、全民齐参与,集中开展环境卫生大整治行动。同时,各乡镇(站)建立了班子成员联系村,科级干部联系组,一般干部联系“重点户”的纵横网格式联系制度,确保“村村有联系领导,户户有联系干部”。 根治顽疾扮城镇 电尕镇维稳书记汤小军告诉记者,电尕镇成立了环境卫生督察组,在全镇范围内进行不定期的环境卫生督查,每月进行一次评选活动,对名次靠后的进行通报批评。 坚持“自管化”管理,确保综合整治工作深入群众,及时下发“两边两线”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方案,全力在“细”和“实”上下功夫,将整治工作的触角向细节延伸、向实处发力;及时与县城区797家店铺、宾馆酒店、茶楼等签订了“门前五包”责任书,让每个业主都有自己的“责任田”,并要求各业主将签订的责任书张贴在显眼处,还要各商户认真按照责任书的要求,切实履行好“门前五包”责任制,负责好责任范围内的环境卫生和门店秩序,特别是农牧村商业网点和村镇的环境卫生,采取“以商管商、以铺管铺”的管理模式,强化措施、扎实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县委常委带头进校园进行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专题讲座,开展“小手牵大手”活动,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充分发动群众参与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 (下转二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