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2版:甘南日报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卓尼:科技扶贫助增收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6年09月22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彭宏林


  本报卓尼讯 近年来,卓尼县因地制宜,立足支柱产业,结合当地资源优势,重点打造特色产业,发展产业化经营企业,集中有限人力、物力、财力开展农业科技创新和科技扶贫工作,形成了具有卓尼特色的“整村推进”科技扶贫的良好发展模式。
  创新工作机制,探索产业良性发展模式。为确保科技扶贫工作顺利开展,卓尼县组织相关单位、科技人员开展调研,制定切合实际的《科技扶贫规划实施方案》,将规划中的目标任务细化到年度,落实到责任人,进一步明晰全县扶贫工作的重点和目标。在工作方法上,把科技扶贫与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相结合,尽量把“科技扶贫示范村”选定在“生态文明小康村”,科技扶贫是小康村建设中的重要子项目,把科技扶贫项目和科技普及培训做为主要的扶贫手段,让更多更广泛的贫困人口沐浴到实用技术培训的阳光。
  基层政府与业务部门沟通协调,结合当地实际,开展针对性的实用技术培训,实施与培训内容密切的实用技术推广项目,总结示范村、示范户的成功经验,把当地的乡土科技人才组织起来,以课堂讲授、现场观摩、实地指导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培训,再让他们把科普知识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带给家乡渴求实用技术的群众,形成了“接受培训—实践增收—带动群众”的良性发展模式,使本地的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形成巨大的规模效益,示范带动了一大批农牧民脱贫致富,彻底改变了这些村庄昔日贫困落后的面貌,过上了安稳充实的好日子。
  精心统筹协调,借力科技下乡促农增收。卓尼县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作用,以“依托科技创新促进农民增收”为主题,以“三农”需求为重点,大力开展“强农惠民”送科技下乡活动。通过送专家、送书籍、送资源到田间地头,精心组织,统筹协调全县的人力、财力、培训阵地等资源,实施合理的实用技术培训项目并积极引进、推广,增强培训的直观性和示范带动性,使实用技术尽快转变为现实生产力,让广大群众真实地看到实用技术应用所产生的直观经济效益,完成科技下乡的“最后一公里”。
  在实施过程中,联系中国作物学会等科研部门,在卓尼县开展实用科技示范推广,让他们全程参与到项目实施中,发挥他们既懂技术,又懂市场,扎根农村,热心科技试验示范推广,在实用科技示范推广中言传身教的聚合、辐射作用,扎实推进农业新知识、新品种、新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从而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科技致富技能,最终达到“以能人示范带动实用技术推广,以实用技术致富一方百姓”的科技扶贫目的。
  整合资金投入,落实科技扶贫专项经费。要搞好新形势下的扶贫开发工作,必须加大科技扶贫资金占全部扶贫资金的比例,把科技扶贫放在整个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为保障资金投入,卓尼县采取了集中项目支持、发动群众投入、引导信贷参与、动员社会帮扶等多种资金筹措方式,有效解决了农牧民发展生产中资金不足的问题。近5年,全县下达科技扶贫专项经费1544.5万元。其中,2011年下达科技扶贫专项经费223万元;2012年下达科技扶贫专项经费264万元;2013年下达科技扶贫专项经费196.25万元;2014年下达科技扶贫专项经费291.85万元;2015年下达科技扶贫专项经费569.4万元,扶贫专项经费的投入资金逐年增大。
  卓尼县不断加大科技扶贫资金使用的透明度,每年下达的科技扶贫资金,都向社会公开,并按年度科技扶贫的目的要求和具体规划,分门别类,科学民主决策,全部实行项目管理,加强监督检查,审计把关,保证了科技扶贫资金用在为科技扶贫提供财力保障上。         (彭宏林)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