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2版:甘南日报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六十载春秋结硕果 一甲子岁月育英才
——记发展中的舟曲一中□记者 李建舟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6年10月14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


  建校六十年来,舟曲一中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提出“育人为本、发展为先、创新为魂、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办学理念,遵循“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育人为本、认真实施成功教育”办学宗旨,制定“德育是引领、稳定是基础、安全是保障、管理是关键、质量是核心”办学方略,倡导“严谨、文明、博学、创新”校风,“求真、务实、敬业、善诱”,“勤学、善思、守纪、团结”的学风,与时俱进,团结拼搏、开拓创新,求实奋进,为教育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各类应用型人才。
历史的足音
  舟曲一中前身为1947年(民国三十六年)秋设立的“西固县立初级中学”,历经舟曲县初级中学、龙叠中学、舟曲中学、舟曲县东方红中学、城关中学,1956年最终定名为舟曲县第一中学,是舟曲县唯一一所高级中级。基础设施由建校初的八间平房、几套陈旧桌椅发展到目前拥有三栋教学楼、一栋图书实验综合楼、一栋学生餐厅、一栋学生宿舍楼,占地30余亩,62个教学班,在校师生4000余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先进办学理念、鲜明办学特色、优秀教师群体、良好教学设施、优良校风学风的中学。
  60年来,舟曲一中的各项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学校多次受到省州县的表彰奖励,并被州教育局授予“2005年度全州先进学校”,2008年被州教育局评为“德育工作示范校”;2009年,被省公安厅授予“治安安保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被州教育局确定为“州级示范性高中”;2012年被州教育局评为“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性学校”;2015年被省楹联学会授予“甘肃省楹联教育基地”,被中国楹联学会授予“中国楹联教育基地”,被甘肃省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评为“省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被教育部(国家语委)语言文字报刊社、语言文字报社、《语文建设》杂志评为全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百佳实验学校”。 
强化师资队伍:提升素质
  近年来,舟曲一中把“团结一致,同心协力”作为每一个班子成员的追求目标,带出了一支团结创业绩的班子和师资队伍。领导班子决策力、协调力及科研引领力强,科学制定了《舟曲一中办学章程》等制度,详尽地拟定了各学年度工作计划及措施,从凝聚合力入手,把“思想同一、工作同轨、目标同向,行动同步”作为建设目标,努力工作,争创一流。校领导班子深入教学第一线,带头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带头履行职责,形成了一支有大局观念、带头执行学校规章制度、团结协作、廉洁自律、工作努力的墙由领导集体.
  在领导班子的带领下,教师经常开展教研、教改工作,一批优秀的学科带头人应运而生。学校先后制定了师资队伍建设规划,鼓励教师攻读研究生,选派教师到内地对口支援高校进修学习。有规划、有措施、有步骤地建设主讲教师队伍,采取坚持德才并重、坚持以老带新、坚持专兼结合的措施,努力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升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整体水平。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目前,在现有293名教职工中,有中学高级教师16人,中学一级教师70人,中学二级及以下教师207人,学历合格率为88%。
  近五年来,县委县政府每年都为该校招聘应往届师范类本科毕业生,五年累计招聘师范类本科及研究生学历毕业生达167名。大力培养骨干教师,充分发挥骨干教师教学示范和骨干带头作用,积极推荐和鼓励青年教师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比赛和评比,有效地提高了他们的教学业务水平。出台了评先选优办法,操作透明、规范,体现了公平、公正,表彰力度有所增大。骨干教师队伍力量进一步加大,除了原有9名教师分别获省、州、县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教学能手等荣誉称号外,7名教师又被评为甘南州师德标兵、师德进个人、骨干教师、优秀教师。
设施建设重投入:改善条件
  历届学校班子始终以学校发展为目标,积极争取资源,加大校园硬件建设力度,改善办学条件,为广大师生创造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近十年来,修建了两栋教学楼,一栋综合楼,一栋餐饮费服务中心,一栋学生宿舍楼,累计投入5000万元,学校面貌焕然一新。近三年,学生课桌凳全部更新,投资近8万元安装了校园广播系统;每学年投资3万余元购置体育器材、实验仪器药品、各学科教学用具及办公设备等。目前,学校有4个网络教室,60个教室全部装备了电子白板,建有一个多功能报告厅,2个电子备课室,14个符合国家标准的理化实验室,并通过校园网(WWW.ZQXYZ.COM.CN)与互联网达到教育资源共享。
  2014年,经过多方协调及争取,招标购置图书15694册,自筹资金购置50米书架25副,有效缓解了书多书架少,图书不能全部上架的尴尬局面。为宿舍楼购置课桌凳1000套,学生床架400副,学生宿舍壁柜(8门)155副,并装备了入冬以后宿舍楼内的取暖设施,为600多名住宿生提供了更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经过努力争取,甘肃省扶贫基金会捐赠105台饮水机投入使用,实现了纯净水进校园。
  2015年,争取到蔚蓝公益基金会捐资价值达6万元的图书;投资近50万元购置了90台计算机,装备了三个电子备课室;目前,学校有四个可供240名教师同时上网查找资料、制作教学课件和备课电子备课室,并与“101”远程教育网达成了使用协议;筹备资金10万元装备党建活动室及心理咨询室;投入30多万元装修校史馆。2016年,甘肃省财政厅、教育厅投资150万元,装备电子化数字阅读体系,提供无线wifi校园网络环境,建成了数字校园图书馆,师生每人一台掌上阅读器。
德育教育有新意:全员参与
  舟曲一中一直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专门成立德育领导工作小组,加强学生全天的量化考核管理,全校教职工都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把“德育必做”落到实处。
  学校注重培育学生的知恩感恩情怀,每学期开展“感恩母校,唱响青春”歌咏比赛,“伸援手、献爱心”募捐活动等。注重社会实践活动,广泛开展有益活动,塑造新一代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研发德育校本教材,编写了《学生德育读本》。狠抓学生养成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特色文化教育,编印了“舟曲一中楹联文化校本教材”《楹联知识浅话》一书。通过一系列精心组织的活动,对学生进行行为养成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成立书法、音乐、舞蹈、棋友、文学、美术、体育等15个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挖掘学生潜能,张扬学生个性,在活动中,让更多的学生发挥自己的长处,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
教学常规显特色:质量攀升
  舟曲一中始终将教学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健全和完善了日常教学检查、督导、听课、评教、奖励、教学情况通报、教学事故处理等教学管理制度,对主要教学环节提出明确的质量标准,建立多层次监管教学环节、多途径监控教学环节、多方面考核教学质量的综合体系。
  创新教学常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在教学管理中,做到“学生减负担,质量攀新高”。学校制定《教学质量评估方案》,以此促进教师树立正确的课堂教学理念,实现“两转化”,抓两头,促中间,培养特长。坚持课堂普通话教学,消除民族地区学生语言多元化和各地教师语言方言化的障碍,畅通教学渠道。实施分层次教学,利用自修课、辅导课进行转差培优。通过定时间、定内容、定人员等培优辅差,整体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在教学常规管理方面,围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严抓教学常规制度的落实,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做到教学常规管理精细化、长效化。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近年来,学校较好地实现了“打好基础,发展特长,减轻负担,提高质量”的目标,教育教学改革成效明显;近四年输送毕业生达4684人,一本录取42人,二本录取258人,三本录取268人,2013年录取率为89.1%,到2016年高考录取率达到96.1%,同比增长6个百分点,尤其2015年高考在兰州、秦王川中学、扬名等学校招走454名学生的情况下,二本上线20人(不含特长生),其中理工类13人,文史类3人,民族类4人。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舟曲一中人正斗志昂扬、意气风发,以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扎实作风,求实创新、团结奋进,开拓进取、真抓实干,为美好的明天努力奋斗。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