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3版:甘南日报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别以为都是孩子专注力的事儿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6年10月25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保冬妮


  ◎保冬妮

  有的妈妈说,给自家孩子读绘本的时候,孩子总爱走神儿,有时候还打断自己,问一些跟绘本故事无关的内容。“这是不是注意力不集中、专注力差的表现啊?”
  每个年龄段的孩子对事物的专注时间是不一样的。年龄越小,专注的时间越短。3个月以下的宝宝,阅读时间能有十几秒,就已经足够了;一岁、两岁的宝宝也就两三分钟;3岁以上的孩子,阅读时间可以是5分钟;4~5岁的孩子则是10分钟;而5~6岁的孩子则酌情在15分钟和20分钟之间。所以阅读的时候,家长不能一味要求孩子阅读的时长。
  如果妈妈给孩子读绘本的时候,孩子走神儿了,说明阅读时间长了。妈妈可以停下来,跟孩子说:“好啦,今天就读到这里,明天再公布故事的结局。”这样反而还能吊起孩子的胃口,让故事的结局变成神秘的期待,为第二天的阅读制造可能。
  如果阅读时间合适,孩子还是走神儿,就说明选书有问题。为孩子选书也是大有讲究的,人为地拔高或者不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去选书,孩子很可能因为不喜欢,从而厌倦阅读、逃避阅读,表现得不专心、没兴趣,不耐烦地翻页,或者不在意妈妈在讲什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家长就应该观察,孩子不喜欢这本书的原因在哪儿?孩子有权利选择书,他们有不同的喜好和性格,有自己的眼光。家长可以带孩子去幼儿图书馆,让孩子自己挑书,然后你再为他读。
  至于有些孩子总爱打断家长的阅读,问一些跟绘本故事无关的内容,那么家长应该了解的是:女孩相对会更感性,会沉浸在故事的情感发展里,与故事共情。但男孩子,有些会不太在乎故事的情感发展,而更在乎书本里他所关注的细节存在。面对这样的孩子,家长应该为孩子选择一些百科全书式庞杂知识型的,而不是伤春悲秋的文学绘本。不同的孩子,阅读必须有针对性,否则“阅读”可能就是失败的。孩子需要建立自己的阅读模式和系统,当他们与家长的阅读喜好不一样的时候,家长们不要强迫孩子,而是要为孩子们找到他们的阅读目标。
  有些家长,给孩子读完故事书之后,总爱问孩子,故事里讲了什么?如果孩子说不知道,家长就认为孩子是注意力不集中、不专心。其实,给6岁以下的孩子读故事,不要总问来问去,特别是3岁以下的宝宝,他们的语言不发达,回答不上来是正常的,并不见得是没有认真听。当然,伶牙俐齿的孩子也有,他们爱表达、爱表现自己,回答父母和老师的问题可能很完美。但是,并非所有的孩子都是这样的。同时,父母提问很像考试、不信任孩子,孩子回答“不知道”,是最容易的选择。
  聪明的妈妈可以换个方式问,比如,“你看这样好不好:你给妈妈讲讲故事的开头”,或者“妈妈想不起来后面的故事了,宝宝能提醒一下吗?”孩子如果能讲出来,说明他听明白了;如果复述不上来,也是正常的,你以后再接着读。一本书给孩子读100遍也是正常的。另外,阅读不是为了背诵,陪孩子阅读也不是为了检验学习!阅读就是给你和孩子提供腻在一起的机会,这个时间很短,不到10年,好好珍惜吧,以后你想跟孩子腻在一起也没门儿了,人家找其他小朋友腻去了。
  希望家长们明白,孩子阅读的专注力与兴趣相关、与时间是否适度相关、与我们是否为孩子选到合适的书相关。真正生理性的注意力障碍在儿童身上发病率并不高,有感统问题和前庭发育问题导致孩子注意力缺陷的只有5%左右。了解这些之后,大概很多妈妈都不会再焦虑,应该也知道自己该怎么去做了。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