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2版:甘南日报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2
 
 

卓尼推行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
架起便民连心桥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6年11月10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


  胡鹏

  近年来,卓尼深入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把健全完善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作为新时期转变政府职能、实施民生工程、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任务,变“群众事”为“自己事”,努力实现各级党组织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
  推动三级联动,为民谋事。建立了县级便民服务中心+乡镇代理服务中心+村级综合服务中心三级便民服务网格体系,实现群众找干部为干部找群众的转变。县级行政服务中心主要负责城镇及周边群众的申办代理,内设民政、教育、财政等窗口,各服务窗口简化办事流程,为群众提供一站式、一条龙服务。在乡镇代理中心,对群众申办的建议事项实行直接代理,当场或者当天办结;对群众申办的一般事项实行承诺代理,在承诺时限内全程代理办结;对群众申办的特殊事项实行联合代理,由代理人协调有关部门在承诺时限内联合办结。在农牧村代理点,实行村干部轮流坐班制,建立村干部代理“定人、定点、定时、定责”制度,实行“一件事、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工作机制,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零距离”服务。
  转变工作方式,访民揽事。实行乡、村干部包村负责制,明确坐班干部责任区,通过“访”和“记”收集到的群众需要代办的事项列为代办内容,由党员干部全程代理服务,统一到相关部门代为办理,并做到“三个明确”,即办结时间明确、办理程序明确、所需手续明确,便民服务代办严格规定不得收取任何形式的附加费用和报酬,每个代理事项结束后及时向群众征求意见建议,开展满意度测评。严格执行乡镇干部“三联四问五制”工作法,每名驻村干部每月利用三天时间深入所包村户,详细了解群众需要办理诸如证件办理、生育审批等事项,做到所包村基本情况清、党员队伍清、困难问题清、矛盾纠纷清、发展思路清等“五个清”。
  确保公开公正,让民监事。为解决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工作“好发动、难坚持”问题,卓尼县以建立完善长效工作机制为着力点,围绕权力运行和对权力运行的制约监督,积极探索建立三级服务机构相互监督、相互促进的联动机制和监督考核体系,结合实际,在所有行政村设立了“民事村办”督查小组,让群众对为民服务代理落实、党员干部履行职责等情况进行全程监督,并结合“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对公开每一件便民服务事项的办理程序、时间、结果等相关内容,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机关和谐乡风文明。乡党委政府以推行为民服务代理制为载体,切实将推行为民服务代理制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民心党建先锋工程“四自机制”建设、群众工作“十字诀”等相结合,开展了“三满意”党员争创、和谐乡村、“五好”乡镇党委创建等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积极性,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基层管理基层、群众管理群众的基层社会管理新路子。广大党员干部坚持上户访民“纳谏”,田间地头问苦,把村民的急、难、烦、怨的“百姓事”变为干部的“自家事”,共为群众代办各类事项300多件,受到群众一致称赞。
  村寨和谐管理民主。通过全面推行为民服务代理制,村“两委”切实立足村情,始终坚持群众路线,认真研究制定民主管理制度,进一步转变村干部工作作风,扎实开展村务公开,健全了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民主理财小组等机制,着力打造阳光村务,确保了村民参与村务管理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进一步调动了群众在维护农村稳定、发展农村经济、理顺村级组织关系、构建和谐村寨、协调好各方面利益冲突等各项社会事务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家庭和谐群众满意。为民服务代理制的推行,为乡村两级干部搭建了联系服务群众平台,建立和完善了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坚持把联系家庭孝敬父母、关心子女、睦邻友好、团结互助、崇尚科学、遵纪守法、破除迷信、讲究卫生、杜绝陋习、依法致富等方面情况作为乡村两级干部过问和帮助内容,进一步深化联系和服务群众内涵,大力开展“设岗定责”“党员承诺”等活动,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有效促进了家庭的和谐,切实打造了群众满意工程。阿子滩乡盘园村74岁的五保户马英告,因户口本丢失无法办理养老保险,每月60元养老金领不上,这可急坏了马老汉。乡上包队干部付永恒知道后,联系相关单位,在10个工作日内将补办户口本送到老人手中。这位老实憨厚的老人感叹:“到哪里找这样的好事啊!真正做到老百姓的心坎里了,现在推行的为民服务代理制是太好了!可给咱们老百姓解了难题了。”
  干群和谐共谋发展。就农牧村而言,发展是永恒的主题。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的推行,乡村干部不再把主要精力放在具体让农牧民种什么、养殖什么、发展什么的工作上,而是实实在在地把党的政策落实到千家万户,千方百计为农牧民提供服务,把应该为农牧民办的事办快、办好。在为民服务全程代理过程中,不收取群众一分钱费用,给群众提供了方便,节省了人力、物力,减少了群众花费,大幅提高了办事效率,医治了群众办事难的“顽疾”,化解了群众的怨气。同时满足了群众对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等多方面服务需求,给农牧民创业提供了更多条件,切实优化了经济发展软环境,使农牧村、农牧业、农牧民自身的内生力量得到发展壮大。广大农牧民真正成为建设乡村、管理乡村的主人,自身“发展能力”不断提高。这种服务群众机制为加快培育和发展农牧村先进生产力,推动农牧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成为农牧村和谐社会建设的“助推器”。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