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甘南藏族自治州第十一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中国共产党甘南藏族自治州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是在全州上下深入实施“十三五”规划、加快推进经济社会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精准聚焦“五大生态”主攻方向,组织动员全州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各族人民牢记使命、砥砺前行,凝心聚力、真抓实干,为决战决胜全面小康而努力奋斗。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 州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甘南历史上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州委团结带领全州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各族干部群众,大力实施“五大战略”,加快推进“五大建设”,全面加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各项工作,成功举办建州60周年大庆,圆满完成了州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谱写了甘南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崭新篇章。 ——稳定局面更加巩固。旗帜鲜明、针锋相对地开展反分裂斗争,取得了反自焚斗争的全面胜利,基本扭转了维稳工作的被动局面。突出寺庙管理第一重点,深入开展“单位联系寺庙、干部联系僧人”和生态文明和谐寺庙创建活动,不断强化寺管会的职能作用和乡镇寺庙办的“兜底”作用。加强社会治理创新,大力推行“群众管理群众、僧人管理僧人”的基层维稳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践行群众路线,推进化解了尼江两村持续近60年的历史积怨,推动落实了车巴河流域和阿木去乎片区扶贫发展规划,在彻底解决“因贫生乱”问题上翻开了新的一页。 ——发展势头更加强劲。用足用好各项优惠扶持政策,夏河机场、临合高速等一批事关长远和全局的重大项目建成使用,以现代农牧业为代表的传统产业焕发生机,以文化旅游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异军突起,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明显增强。“十二五”期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6%;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5%,累计完成837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9%,2015年达到9.17亿元,是“十一五”末的2.39倍。今年,全州旅游人数预计突破1000万大关,实现综合收入44亿元,分别是2011年的4.1倍和4.6倍。 ——生态优势更加凸显。甘南先后被确立为全国13个地市州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单位,为推动绿色持续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政策机遇。全力以赴抓好生态治理,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区生态功能保护与建设、草原生态奖补、天保二期、退耕还林还草等一批重大生态工程建设成效显著,生态环境整体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全面启动实施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为广大农牧民群众架起了脱贫致富的“畅通桥”、开辟了圆梦小康的“新天地”。 ——改革开放更加深入。启动实施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先试“十大行动”,扎实推进行政审批、财税金融、司法体制、社会事业以及农牧村综合改革等各项工作,“三张清单一张网”全面建成,取消、调整、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58项,“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商事制度改革和旅游消费侵权先行赔付工作走在了西北地区前列。主动融入“一带一路”甘肃黄金段建设,在“走出去”中拓宽发展空间,在“请进来”中激活发展动能,对外交流和区域合作日益密切。“十二五”期间,全州签约招商引资项目248个,累计到位资金182.7亿元。天津对口支援工作进入全面合作交流新阶段,近5年到位援助资金1.95亿元。 ——城乡环境更加优美。综合运用宣传、组织、统战和经济、行政、法律等多种手段,大打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攻坚战和持久战,初步形成了大规模、全覆盖、综合性、常态化的工作局面,打破了过去“脏乱差”的桎梏,实现了4.5万平方公里青山绿水大草原“全域无垃圾”的预期目标。环境卫生整治作为一项发展之计、稳定之举、改革之策、民生之道,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广泛好评,取得了“暴风骤雨治顽疾、春风化雨洗尘埃、和风细雨润心灵”的叠加放大效应。 (下转二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