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二版)三是始终贯穿了发展的主线和稳定的底线。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的理念,把促发展、保稳定作为我们所有工作的主线和底线。四是始终贯穿了执政为民、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坚强决心和信心。我们将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更强的推进成效、更坚强的决心,切实抓好“十三五”规划的实施,坚决落实党代会确定的各项奋斗目标,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赵凌云强调,过去的五年,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目前,全州社会发育滞后、经济发展缓慢、维稳形势复杂、基层基础薄弱、脱贫攻坚任务艰巨的基本州情还没有变。全州发展的产业格局还没有完全形成,市场化程度低,现代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还没有形成,创新的体制机制没有完全建立,就业压力仍然十分巨大等一系列深层次和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面对问题,围绕今后发展的目标和任务,下一步要着力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重点: 一要始终紧紧围绕转型升级发展大主题。在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下,主要任务就是谋划好经济的转型升级问题,要把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作为贯穿发展全局和全过程的大逻辑,要从传统的发展和运作模式当中解脱出来,从经济转型的角度谋划发展,进一步以优化要素配置和生产结构调整来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进而推动经济增长。要打破掣肘全局发展的一些固有的思维方式和思路,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创新发展模式、转变发展思路、培育生态产业、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实践证明,过去传统的发展模式已经不适应发展的新要求和新形势,要把握这些大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变中求新、新中求进、进中突破,推动全州经济转型升级不断迈上新台阶。 二要始终紧紧围绕绿色发展主基调。绿色发展就是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问题,甘南发展,尤其要领会和把握这一点,把绿色发展的理念贯穿到今后甘南发展的各方面。要紧紧围绕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育产业、促增收,把绿色发展这一目标贯穿落实到产业培育当中,这是我们一切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当前,全州绿色产业的培育正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要加快转型发展,就要树立打破常规谋发展、敢为人先创伟业的一种勇气和胆魄,就是要各打各的优势仗,各走各的特色路。比如舟曲大力培育发展羊肚菌、土鸡、土蜂蜜等产业,已经开始探索转型发展、绿色发展的路子,就是想走一条具有舟曲特色的产业发展道路。低碳、循环、绿色不仅是中国的主题,更是全球的主题,要积极探索绿色扶贫、生态富民、低碳旅游等极具生态和绿色概念的产业之路。要建设一大批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医院、绿色军营等倡导绿色生活方式的新载体。甘南的发展决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这是一条红线,必须要坚守。要保护好甘南这片青山绿水大草原,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定推动绿色发展,推动经济转型跨越,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群众收入的增长点、幸福生活的闪光点,让甘南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让甘南成为青藏高原绿色发展的靓丽窗口。 三要始终紧紧围绕小康社会总目标。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中央的要求,也是全州人民的福祉所系。我们必须围绕这一总目标协同推进各项工作,既要抓住主要矛盾的突破,又要兼顾一般,解决好次要矛盾方面的问题,要注重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系统性,促进经济健康、平稳、有序、较快发展。要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为统揽,统筹推进脱贫攻坚、深化改革、对外开放、民生保障、体制机制创新、基层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工作作风转变等各方面工作。要学会弹钢琴和多条腿走路的工作方式,用钉钉子的精神抓好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要系统、全面地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来谋划推动各项工作。当前,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作为加快脱贫攻坚的平台、发展文化旅游业的平台、构建生态文明的平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平台、推进长治久安的平台已经得到了农牧民群众的高度认可和热切期盼,要毫不犹豫、全力以赴地抓好和推进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要进一步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厚植生态环保理念,厚植低碳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引导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加快改厕、改圈、改厨、改炕等步伐,全面强化农牧村大气、土壤、水体污染等面源污染的根治措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牧村的面貌和农牧民的生产生活状况直接关乎全州小康目标的实现,如果广大农牧村面貌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农牧民生产生活没有显著提高,全面小康也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因此,“十三五”期间,州委、州政府将把工作的主攻方向和着力重点放到农牧村,把所有的力量向农牧村倾斜,向生态文明小康村聚焦,以更大决心、更精准思路、更有力措施,采取超常举措,实施好脱贫攻坚工程,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确保甘南与全省全国一道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包文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