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2版:甘南日报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聚焦“五大生态” 建设生态文明为甘南州创建青藏高原绿色现代化先行示范区提供经验做出贡献
迭部县副县长、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杨海强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6年11月22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乎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和积极成效。但总体上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已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瓶颈制约。
  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内在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选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抉择,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维护全球生态安全的重大举措。要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动员全党、全社会积极行动,深入持久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一、基本情况及取得的成就
  甘南藏族自治州位于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是甘肃省最大最重要的天然林区和牧区,也是我省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湿地资源、生物多样性资源丰富,是黄河干流及其主要支流洮河、大夏河等河流的上游,大部分地区属黄河流域,白龙江源头及上游地区则为长江流域,草原面积达4084.51万亩,占全州总面积4.5万km2的70.28%,是我省主要的畜牧业基地,在全国天然草场中也占有一定位置,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遏制全球气候变暖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战略要地之一,是黄土高原重要的绿色屏障,是黄河、长江的主要水源补给源区。
  迭部,是中华母亲河长江和黄河的分水岭和重要水源补给区,是高原湿地和荒漠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是藏汉文化的融汇带,是青藏高原最复杂地理的折皱带和青藏高原东部最高的古冰川遗址地,更是红色文化与绿色文化的融合带,是国家和我省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之一。千百年来,勤劳的迭部人民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生息繁衍。古往今来,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天生就懂得“生态信仰不可亵渎、自然尊严不可冒犯”的道理,各族群众对“神山神水”的崇敬和眷恋,就是“生态敬畏感、绿色亲近感、自然存在感”在传统文化和现实生活中的生动体现。
  迭部,这块传说是山神涅甘达哇摁开的神奇土地,孕育了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藏文化和红色文化,其中“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和“寺洼文化”遗存,记录了人类童年时期的艺术哲思和与生俱来的创造力;三国时蜀汉姜维沓中屯兵的古城遗址,南北朝、北周、隋、唐时期建置的叠州遗址、马牧城遗址、芳州城遗址和恒香郡城堡遗址,铭刻着时代的变迁和岁月的沧桑;境内苯教、格鲁派、萨迦派等23座藏传佛教寺院神秘肃穆、和谐共处,形成了一道独特的宗教文化景观。尊重自然格局,依托山水脉络,依山就势建造的古西戎两檐水榻板房,以其自然古朴、经久耐用的鲜明特征,有望跻身于世界文化遗产之列。境内植被覆盖率达88.46%、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拥有1671种高等级植物、“国宝”大熊猫等183种野生珍稀动物以及130余种野生食用菌类和127种药用植物,是世界新种甘南杜鹃等数十种珍稀植物的基因库场,被誉为“植物王国”、“东方的伊甸园”、“神秘的香巴拉”。
  1925年9月,著名的美籍奥地利裔植物学家、探险家、人类学家、纳西文化之父约瑟夫·洛克在日记中曾这样描述过迭部:“我平生未见过如此绚丽的景色。如果《创世纪》的作者曾看见迭部的美景,将会把亚当和夏娃的诞生地放在这里。迭部这块地方让我震惊,广阔的森林就是一座植物学博物馆,绝对是一块处女地。它将会成为热爱大自然的人们和所有观光者的胜地”。
  迭部又是藏区维稳工作的前沿地区,是生态环境脆弱区,是高山半高山深度贫困区,文化教育发展的迟缓区,资源输出和发展的落后区,火灾和其他自然灾害的频发区,又是我国九大林区白龙江林区的核心区,也是甘肃最大天然林区,是青藏高原生态屏障、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和若尔盖湿地生态系统等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地位重要而独特,生物多样性丰富集中。迭部是长江主要内陆河流白龙江的重要水源涵养区,是国家主体功能区划中确定的重点生态保护的核心区和限制开发区,承担着中国主要江河源头水源保护、涵养、防风固沙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要生态功能,是青藏高原乃至全国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近年来,迭部县委、县政府立足实际,坚持“举特色旗、打绿色牌、建生态县”的发展思路,砥砺奋进,深入推进“生态立县”战略,推进绿色长征,建设生态文明。连续成功举办七届“中国生态文明腊子口论坛”,迭部县已被列入国家首批绿色能源示范县,白龙江腊子口水利风景区被评为第十一批国家级水利风景区,迭部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被国家农业部评选为中国首批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腊子口景区已列入全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景区、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雪山草地红色旅游景区”;扎尕那被《中国地理杂志》评选为“中国十大非著名山峰”,有“到九寨看水,到迭部看山”之美誉。在甘南州加快转型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征程中谱写了美丽的生态迭部篇章。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历史因素、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交织影响,相比建国初期,迭部县森林面积已大幅减少,迭部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全县自然湿地萎缩、河湖生态退化、水源涵养和调蓄功能下降、森林覆盖率逐年降低、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资源性缺水问题十分严重,导致干旱、沙尘暴、洪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这些问题不仅严重影响着迭部自身的发展,而且对全省乃至全国的生态系统造成了重大影响。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生态系统脆弱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善。由于对自然资源尤其是天然林资源的过度无序利用,致使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功能弱化,河流水量明显下降,水土流失现象加剧,生物多样性下降,生态系统防灾减灾功能弱化,地质、气候灾害增加。
  二是资源保护的基础设施条件差。森林资源管护、森林防火和有害生物防治、资源监测、林技推广的基础设施普遍较差,林区一旦发生重大火灾或病虫害危害,难以及时有效地扑救和防治,灾害监测预防等方面存在较大隐患。野生珍稀植物的保护仅停留在一般资源的管护水平上,缺乏具体有效的保护措施和手段,湿地保护工作亟待开展和加强。
  三是生产生活对植被保护承载着压力巨大。民用建筑及生活燃料等基本依赖森林资源,过度开荒、放牧采砂(石)等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矿产、水电等资源开发对生态保护形成巨大压力。资源开发中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有待进一步优化,全面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防灾减灾型、气候适应型社会任务艰巨。
  四是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缺乏思想准备,没能将生态文明建设的深远意义贯彻到群众中去;对建设成果保护不力,“边治理、边破坏”现象严重;注重短期经济效益,忽视了生态资源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加剧了生态环境恶化;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普遍存在,依法保护生态环境的力度和水平有待进一步加大和提高。
  五是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生态项目建设的投入总量相对不足,单位工程造价及补助标准偏低,建设资金不能足额到位,资金兑现相对滞后,地方配套资金难以到位;投资主体的投资动力不足,收益主体的积极性不高;部分项目资金按部门切块,未按统一规划拨付。工程建设财务管理不规范。生态补偿机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监督激励机制。
  三、对策及建议
  人类追求发展的需求和地球资源的有限供给是一对永恒的矛盾,汶川5·12特大地震和舟曲“8·8”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再次为我们人类生态保护敲响了警钟。作为与舟曲县一江相通的邻县,迭部县与舟曲县地理相似、气候相近、特点相通,同是长江上游主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区、敏感区和地质灾害高发区、易发区。由于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流域威胁严重,群众困难问题突出,亟需打破常规,统筹谋划,大力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和地质灾害治理,切实解决林区群众发展问题,为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奠定基础。
  我们在下一步的工作中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方针,着力打造绚丽多彩的自然生态、和谐稳定的社会生态、朝气蓬勃的经济生态、光辉灿烂的人文生态、团结奋进的政治生态,解决好“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的矛盾,达到“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兄弟”的目标,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绿色现代化建设步伐,依托生态高地实现绿色崛起,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一)解放思想,在群众中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打造绚丽多彩的自然生态,就要延续发展各族群众“崇尚自然、向往绿色、敬畏生态”的真挚情怀,激活放大迭部人朴素的“生态基因”和“生态自觉”,着力保护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加快建设生态文明,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和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真正把属于大自然的青山绿水还给大自然、把属于老百姓的生态红利交给老百姓、把属于下一代的宝贵财富留给下一代。一是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影响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也关系政治和社会建设,必须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树立发展和保护相统一的理念,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发展必须是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平衡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按照主体功能定位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实现发展与保护的内在统一、相互促进。二是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清新空气、清洁水源、美丽山川、肥沃土地、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必需的生态环境,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必须保护森林、草原、河流、湖泊、湿地、海洋等自然生态。三是树立自然价值和自然资本的理念,自然生态是有价值的,保护自然就是增值自然价值和自然资本的过程,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就应得到合理回报和经济补偿。四是树立空间均衡的理念,把握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的平衡点推动发展,人口规模、产业结构、增长速度不能超出当地水土资源承载能力和环境容量。五是树立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按照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统筹考虑自然生态各要素、山上山下、地上地下、陆地海洋以及流域上下游,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增强生态系统循环能力,维护生态平衡。
  (二)积极争取落实国家对迭部县主体功能区的各项政策。甘南自古以来是安多藏区的文化核心,是藏区面向丝绸之路的重要门户,迭部是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长江和黄河流域交汇变迁中挺起的一座生态脊梁,建设生态文明迭部县要先行先试,要主动融合到国家“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国家发展战略布局中,为推进构建甘肃省“三屏四区”(以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为重点,构建黄河上游生态屏障;以“两江一水”流域水土保持与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为重点,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以祁连山冰川与水资涵养生态功能区为重点,构建河西内陆河流域生态屏障)为主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要积极融入“黄河上游大草原”和“大香格里拉”旅游经济圈,积极对接“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建设。对迭部境内生态环境进行全方位的生态修复和保护,要深入贯彻落实“生态立州”、“生态立县”发展战略,聚焦“五大生态”主攻方向,打造迭部绚丽多彩的自然生态、和谐稳定的社会生态、朝气蓬勃的经济生态、光辉灿烂的人文生态和团结奋进的政治生态。根据甘肃省加快转型发展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结合甘肃省长江流域“两江一水”区域综合治理规划和甘南藏族自治州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规划,积极争取将迭部县列入甘肃省加快转型发展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项目和《甘南州青藏高原绿色现代化先行示范区建设规划》项目实施的核心区域,努力实现生态改善、农民增收,构筑长江上游重要水源涵养补给生态安全屏障,为甘南州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经验,作出贡献。
  (三)加强重点领域的生态保护与建设,建设全国重点生态功能区碳汇交易、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碳排放权交易的试点地区。一是加强森林生态体系保护建设。根据十八届五中全会关于“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建设清洁低碳、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实施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的战略部署,结合甘南藏族自治州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规划和《甘南州青藏高原绿色现代化先行示范区建设规划》,争取将迭部县作为建设全国重点生态功能区碳汇交易、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碳排放权交易的试点地区,面向全国,示范藏区,努力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亲和型的经济运行机制和发展模式,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从根本上解决全县群众的长远发展和生计问题。二是继续有效实施天保工程,巩固天保实施成果,继续搞好天保工程区外国家重点公益林管护工作,确保森林资源的健康和安全。加强森林资源管护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管护条件,提高管护水平。继续实施好退耕还林及其成果巩固工程,提高退耕还林工程的质量和效益,巩固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取得的成效,使退耕农户得到更多实惠。三是加强林区护林防火工作,始终把林区防火放在资源管护工作的突出位置来抓,不断加强林火监测监控体系、林火阻隔系统、林火扑救设施、林火补救队伍等建设,完善防火的各项制度和应急预案,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努力减少森林火灾发生起数,减小火灾危害;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加强有害生物预防、检测预报和无害化防治工作;认真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加强城区面山绿化和白龙江沿岸百里绿色长廊风情线建设。四是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强化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的执法工作,严禁乱捕滥猎滥挖和非法买卖国家保护的动植物。通过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和珍稀濒危植物园建设,有效保护野生珍稀动植物资源。加强森林公园建设,将扎尕那省级森林公园升级为国家级地质公园,积极申报国家公园。五是加强对河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生态系统建设。通过草原禁牧、休牧,有效遏制草地“三化”现象,防止鼠虫害泛滥、草地生物量减少,草地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六是加强科技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提高科技转化率和贡献率。加快生态环境和重大自然灾害检测体系建设,对群众生活及生产经营产生较大影响的灾害进行监测、预报,提出防灾减灾措施;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咨询服务、创新团队建设工作。
  (四)彻底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全面发展生态经济。一是坚持生态建设和脱贫攻坚协同推进,中央十八届五中全会已经明确我国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牧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的目标,实施生态扶贫工程,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改革创新扶贫机制和方式,统筹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二是全面实施生态移民工程,置换农牧民身份。迭部县农村人口仅有3.8万,但近一半人口处于高山区和半山区,这些区域高寒阴湿,生态脆弱,灾害频繁,饮水难、行路难等问题突出,生存和发展环境十分恶劣,坚持保护就是发展的理念,将林区群众全部转换为生态管护员,落实管护经费,使他们成为林业生态建设和林业管护工作的主力军。按照中央关于还山于民、还林于民、促进农村生产力二次解放的精神,彻底理顺林业管理体制,理顺利益关系,确立群众护林管林的主体地位,将国有林权承包到户,明确责、权、利,极大地调动林区群众保护生态、建设生态的积极性,切实促进林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三是积极探索建立建立林区农牧民“以电代薪”专项补助机制,将我县境内水电站产生的增值税全部返还县级财政,扶持地方生态产业发展。
  (五)推进生态文化建设,树立生态文明理念。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的紧迫感、建设生态文明的使命感,要着力抓好乡风文明建设,引导农牧民群众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文明、改陋习、树新风,营造秩序良好、健康淳朴、文明和谐的民风乡风。坚持生态文明教育从娃娃抓起、从课堂和基层抓起,真正把生态文明的种子埋进每个人的心田。要加强民俗活动、传唱表演、曲艺舞蹈、节日庆典、民间祭祀、体育竞技、岁时活动等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传承,充分挖掘反映乡村个性、特色的乡土文化,把潜在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转化成促进农牧民增收的资产、资本。要推动建立村规民约,强化村民自治自管,完善“四议两公开一监督”议事制度,创新村级矛盾纠纷化解工作长效机制,弘扬尊老爱幼、尊师重教、和家睦邻、勤劳致富、诚实守信等传统美德,倡导亲帮亲、邻帮邻,互帮互爱、守望相助的社会风尚。积极推进建设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基地、生态文明示范县和示范村镇创建活动,培育普及生态文明法律法规,科学知识,提高生态文明意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提高公众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良好社会氛围。
  建设生态文明要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使迭部县建设成为面向全国、示范藏区,保障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综合示范区和青藏高原绿色现代化先行示范区。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