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何龙 加次力
走进夏河,触目所及是整洁的街巷,靓丽的村庄,干净的休闲广场……看到的是变化,感受的是幸福。随着全州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的扎实推进,这里的城市变靓了,农村变美了,农家干净了,农牧民幸福指数提升了,群众尽享生态红利。 自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以来,夏河县首先将城市容貌提升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纳入目标责任考核,建立工作新机制,研究下发了《中共夏河县委夏河县人民政府关于成立夏河县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和《中共夏河县委办公室夏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切实整改全县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突出问题的通知》,在原有文化旅游环境卫生综合整治领导小组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人员力量,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政府县长任常务副组长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并抽调县工商质监稽查局、县食品药品稽查局等9个执法部门所有执法人员统一由县执法局调度,分六个整治组分片开展综合执法,做到了执法全覆盖、责任全到位、职能最大化。通过近半个月的持续运行,各小组协助乡镇开展综合执法整治工作,逐一整改各乡镇存在的各类突出问题,全力推进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并对全县亟待解决的公共基础设施破损丢失、餐饮业卫生改善、标示标牌更新拆除、楼体墙面破损等突出问题提出了整治办法和具体要求,县执法局跟踪进行了专项整治,在多方的努力之下,此项举措已经成为夏河县改革创新的有效手段。 走进唐尕昂乡黄茨滩村,临合高速从村前穿过,绿荫掩映的农家庭院干净整洁……一个绿意盎然、生态宜居的优美村庄已悄然呈现。“环境卫生整治后,房子变得亮堂堂的,房前屋后环境也变好了,住着就是安逸。”黄茨滩村村民张思恭喜不自禁。 在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中,夏河县把目光瞅准背街小巷和城乡结合部,把重点放在薄弱环节和制度规范上,采取突出整治和强化日常管理相结合、环境卫生提质与城市容貌提升相衔接的方式,实现规范化、精细化、常态化管理。深入推进城区环境卫生提质工程,加大清扫保洁力度,适时延长清扫时间,加强清扫频次、全天候保洁,重点街区垃圾随产随清、背街小巷日产日清。组织县藏族中学阿木去乎、麻当、吉仓、甘加等乡镇籍学生成立环境保护志愿队在各自家乡开展环境卫生义务整治活动,共参与学生500余人,带头净化美化家乡生活环境,在广大群众中形成了良好的带动作用;州委督查组反馈的雨水收集口乱倒泔水的问题,县环卫队专门清洗了雨水收集口,县执法局对餐厅附近的雨水收集口采取就近承包,与各餐厅签订了承包责任书;博拉乡以自然村为单位每月初一、十五动员全体群众参与清扫整治工作,其他时间排出轮流值日表每户轮流整治日常卫生,并雇佣7名保洁员开展日常清扫、捡拾、清运工作,形成了环境卫生村民自治和清洁员每日捡拾相结合的工作机制;扎油乡上扎油行政村保日昂、知合玛、麦日昂三个自然村10名群众自发成立环境卫生综合整治队伍,无偿开展清扫整治工作,乡政府主动给予了部分垃圾清运油费补助,此项举措已经成为扎油乡境内相互学习的模范;牙利吉办事处筹资20余万元,购置环卫设备4个,配备环卫保洁人员6名,购置垃圾袋3000余个,投入2.6万元修建简易垃圾填埋点30余处。 40多岁的完玛草是夏河县的一名环卫工人。尽管患有腱鞘囊肿,但她仍坚持每天早晨4点钟起床,认真清扫自己负责的路段两边,从未叫苦嫌累。“街道整洁了,老少爷们看着都高兴,我干这点活不算啥。”完玛草说。 一时美丽易,长久干净难。如何确保城市、乡村户户干净、时时清洁?夏河县建立评比考核机制,引导全民参与的做法让人眼前一亮。 全县上下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要求,各乡镇迅速行动,注重从建立农村环境整治的长效机制入手,因地制宜,加强管理,特色治村,使环境整治成为一种常态,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照目标任务,认真组织,精心谋划,先后组织人员对绿化带树木进行扩盘、刷白、圈红,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卫生大清扫大清除、彻底整治“四堆十乱”、规范整顿广告牌匾、全面清除沿途杂物、粉刷大街小巷墙壁、完善卫生管理制度等六项工作任务,集中时间大力开展突击性整治,抢抓旅游旺季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县境内高速公路、国省道、机场路等多条公路过境线路长,辖区内景区景点多,旅游旺季清扫保洁工作压力十分巨大。各乡镇积极克服困难,通过发动干部群众、临时聘用保洁人员的方式,定路段、定区域、定责任的方式,加大清扫保洁人员的密度和保洁次数,根据沿线车流、人流情况每天开展1-3次保洁清运工作,全力确保了各条主干线及景区景点环境卫生整洁干净。州上下派夏河县的两名环境卫生督查专员蹲点开展督查工作,帮助夏河县发现日常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每两日向县委、县政府领导汇报工作进展情况,提出了意见建议,耐心细致探讨解决方案。与县委督查室共同采取“边督边改、强力推进”的工作模式,现场监督整改,两日后及时复查,对不达标的部位责令再次到场整治,以实际行动狠抓工作落实。今年七月份,在各条公路沿线、县城及寺院共配备果皮箱108个,在县城配备垃圾箱45个,刷新陈旧垃圾箱100多个。为全县427个自然村每村补助1万元,以自然村为单位建设垃圾填埋点。 “看如今、面貌变,夏河城乡换新颜;清洁屋、垃圾池,填埋场地都健全。”如今,漫步在夏河县城,宽敞整洁的城市道路,美仑美奂的休闲广场,微波荡漾的大夏河景观,把这座城市装扮得格外耀眼;走进乡村,一个个风貌一新的村庄嵌在青山之中,一条条宽阔的道路整修一新,一排排独具特色的民居格外抢眼,一张张农牧民的笑脸荡漾着幸福欢畅,蓝天、绿树、鲜花掩映,城与乡融合共进的景致,逐渐成为夏河县一道靓丽的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