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满辉 加次力
编者按:甘南,是中国版图上一颗翠绿的天然宝石,是人们心中纯净的香巴拉旅游目的地,也是一个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宝地。 2015年以来,甘南大力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走出了一条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的康庄大道,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甘南的发展之路,遵循的就是生态文明绿色发展之路。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甘南全面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就是守住绿色生态底线,让群众发展可持续产业,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要与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同步实现小康目标。 高位谋划绘就小康蓝图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的试点工作就像春雨一样,滋润了4.5万平方公里的甘南大地。 2015年伊始,试点建设工作在全州全面展开,本着先谋后动、先行先试的原则,面向全州率先建设了103个生态文明示范村。 万事开头难,但难能可贵的是,在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当中,全州试点建设工作开了一个好头,临潭县羊永乡李岗村是2015年生态文明小康村试点建设村。 走进李岗村,一排排青瓦白墙的民房依山而建,干净平整的水泥路通向家家户户,有了绿树的点缀和农田的衬托,这里仿佛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通过生态文明小康村的建设带动,李岗村走上了一条生态富民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李岗村致富带头人王举焕说:“近年来,我们村的居住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基础生活条件改善了,我们致富的信心更强了,相信,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在2016年3月召开的全州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工作会议上,州委书记俞成辉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生工程,是我们冲刺小康、决胜未来的战略举措,是甘南后发崛起、弯道超车的必由之路。” 经过了近两年的建设,在2015年建设103个生态文明示范村的基础上,2016年投入33.3亿元实施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培育发展、村容村貌整治、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基层组织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15个大项目4500个子项目,建设了300个涵盖2.07万户9.66万人的生态文明小康村,让越来越多的农牧民提早实现了小康梦。 守住底线绿色可持续发展 绿色,是甘南的底色。生态,是甘南的底线。 把绿色底线守住,这既是甘南自己的事,也是为全社会做的生态贡献,不要越过生态的底线,这是甘南人对当代负责,也是对未来负责。 州委副书记、州长赵凌云说:“在‘十三五’期间,我州要建设1500个生态文明小康村,每年建设300个,举全州之力投入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 一山一水一村落;一路一树一风景。村落是最美的风景,在通往碌曲县则岔石林景区的路上,美丽的西仓乡就出现在眼前,整洁的道路,统一的民居,洮河水流过绿树点缀着的村庄,仿佛身处世外桃源。 未进多拉村,先听洮水响。清澈的洮河水在石板路旁叮咚作响,通往西仓乡多拉村的小路就由此进入。 进入多拉村,整洁如新的院落正如它的名字“石头砌成的小城”一样。2015年投资672.8万元的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让这个小村就此变成了“石头庄园”,石头的路,石头的墙,生态文明小康村的建设改变了村容村貌,进而整顿了乡风文明,同时也改变了宜居环境,致富了当地群众。 全州通过生态文明小康村的全面建设,让地居旅游景区和公路沿线的农牧民依托地理优势,找到了一条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致富道路。 (下转三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