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卓霞
今年,卓尼县把生态文明和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作为未来五年建设“六大卓尼”的战略举措,写进了党代会报告,标志着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进入了一个全新时期。 卓尼县以提升城区品味、彰显地域特色、弘扬卓尼文化,展示小康、绿色、开放、和谐、幸福新卓尼为主导方向,广泛宣传,打造特色,层层落实,大力建设美丽船城,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实行美化、亮化、绿化、硬化、净化“五化”工程。如今,来卓尼的客人这样评价:县城干净了,绿化亮化都好了,变成了一座宜居宜游宜业的高原新城。 一项决策 “美丽”彰显以民为本的民生情 一栋栋新颖别致的民族建筑散落在山水之间,一条条整洁宽敞的水泥路如玉带蜿蜒至家家户户,群众的欢声笑语随处可闻…… 自全州开展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行动以来,卓尼县把这一行动作为工作的“重头戏”,认真贯彻州委书记俞成辉的重要讲话、批示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多次召开不同规格、不同类型的会议,对环卫整治工作进行专题研究部署,成立了县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办公室,组建督查组和综合执法队,制定了《卓尼县2016年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方案》《卓尼县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问责办法(试行)》,多措并举,使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伴随着落日的余晖,人们悠闲地在滨河路上散步,或是在特色化建筑前拍照留念。自2005年以来,卓尼县以打造魅力船城为起点,结合当地民族和历史文化特色,利用3年时间完成县城临街建筑的城市风貌特色化改造、市政基础设施配套改造、户外设施改造、城市景观改造、文明样板路改造和商业风情步行街改造。 秋日暖阳下,卓尼尽显诗情画意,10万多群众感受到了特色改造的春风,彰显了县委县政府以民为本的民生情怀。 一套机制 “美丽”舞动实践指挥棒 “这垃圾倒哪儿?”刚从外地打工回来的小张问。 “巷子口的垃圾分类点啊,县上会集中清运的。”柳林镇白塔村村民都盖九说。 近日,一群穿着橘黄色制服的人活跃在各个村组,负责把每个点的垃圾进行分类处理。自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卓尼县“把城镇当作客厅来呵护,把村庄当作公园来管理”,主要对城乡的环境卫生进行彻底清理,在全面完成城区3.8万多平方米的清扫保洁和日产40吨垃圾清运工作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卓尼县全面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卓尼县环境卫生整治“百日大会战”行动方案》《卓尼县城区、景区、农牧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管理办法》,重点对城乡结合部、背街小巷、县城排洪渠道等重点路段进行垃圾清运工作,并加大巡查力度,治理乱倒垃圾、乱扔废弃物的不良行为,将未纳入环卫保洁的城乡结合部及背街小巷逐步纳入清扫范围,建立完善清扫保洁制度。 “过去村道旁边垃圾成堆,臭味难闻。现在有专门的保洁员来清扫路面,有专业车辆清运垃圾,环境比以前好多了。”卓尼县柳林镇的孙阿姨说。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套充满活力的机制,正激发各种力量向广袤的船城大地进发,成为建设美丽新卓尼的指挥棒。 一种格局 “美丽”凝聚整治工作正能量 如今,行走在船城大地上,整洁、优美、健康的环境如一股清风扑面而来。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已经深入人心。从机关到基层,大家多方联动、上下一心,人民群众广泛参与,构建起“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全民参与、上下联动”的城区美化大格局,一幅波澜壮阔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认真开展城区街道两边乱搭建、乱摆卖、乱停放、乱粘贴现象综合整治活动,完成对破损广告牌匾、非法小广告、路灯杆与电线杆悬挂横幅后,遗留的废弃绳索等城市“牛皮癣”清理工作,共清运垃圾1.9万多吨,清理死角堆积垃圾1千多吨,并在城乡结合部公路沿线安装围栏13处3200多平方米,绿化城区2.5万多平方米,清理粉刷公路沿线的护坡墙体广告3.5万多平方米,清理粉刷墙面4万多平方米,清洗城区“牛皮癣”1.6万多平方米,显著提升了县城服务功能和综合品味。 在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能源工作中,县机关、居民群众、乡镇干部、农牧民、寺院僧侣不分你我,齐齐上阵,坚持各负其责、守土有责。大格局凝聚大能量,眼下城乡美化工作正聚合全县的力量,行进在建设美丽卓尼的新征程上。 一路收获 “美丽”绘就县城新画卷 道路宽敞,路面清洁,村庄秀美……走进卓尼县,你会不由自主感叹:船城风光无限美。 (下转二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