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沫沫
博闻强记”是孩子在学生时代很重要的一个记忆特点。何谓记忆力?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包括识记、保持、再现三个基本环节。而记忆力的一个重要特点则是容易遗忘。所以,孩子的记忆能力是需要培养的,家长可以利用孩子形象记忆的特点,有意识地利用生动的实例,培养孩子的记忆力,同时要坚持。 在愉快的环境下记忆 当我们用“对你印象最深的事物”做题目,让我们的孩子们写一篇作文或者做口述的时候,就能够发现:在他们所能回忆的很多事情中,记忆最清楚的是快乐的事情。一个人从幼年时代就有种种体验,但其中悲哀和心酸的事情容易忘掉,而快乐的事情却能够记忆深刻。 曾经有过一个实验:实验者准备了三段文字,字数都在120左右。第一段文字是表扬孩子的内容,第二段文字是与孩子无关事物的描述,第三段文字是批评孩子的内容。然后在6天的时间里,每天给孩子念一段文字。随后检查孩子记忆的结果发现,表扬孩子的内容孩子记住了80%以上;批评孩子的内容,孩子记住了50%左右;而与孩子无关的内容,孩子只记住了22%左右。自此我们可以看出,能够让孩子愉快的内容,孩子就会易于记忆。 后来为了探讨识记时心情对孩子记忆的影响,专家们又做了一个实验,让孩子在三种不同的心态下识记:第一种是心情愉快状况下;第二种是心情烦躁、伤心状态下;第三种是心情淡然、无所事事状态下。结果发现,在心情愉快状态下孩子的记忆成绩在70%左右,在心情烦躁、伤心状态下孩子记忆成绩在20%左右;心情淡然、无所事事状态下孩子的记忆成绩在40%左右。 所以,当我们的孩子处在愉快的环境下,他们的记忆能力是最棒的,而记忆的发挥才会得到最大的发展。家长想要孩子“博闻强记”,不妨多营造一些愉快的氛围,及时鼓励、赞扬孩子,这样才会事半功倍地达到目标。 给孩子一定的缓冲区 孩子拥有着非常单纯的天性,对于自己所面临以及所做的事情会有短暂时间内、心无旁骛的高度注意力集中。而这段时间就是孩子记忆力的黄金时间,把握住这段时间,孩子记忆效果事半功倍。但是如果这段时间一旦错过,作为家长不妨适当放松,让孩子也松口气,不要步步紧逼。 有一次参加公开课,在当节结束的时候,老师特意要求所有的孩子们复述课文。其中一个年龄明显偏小一些的孩子,最开始将一篇几百词的课文缩减为一句话进行了复述,显然不符合老师的要求。于是老师让这个孩子放学后留下来,重新准备复述内容。 在大约30分钟内,这个孩子几乎没有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在课文上,而是眼巴巴地看着同学们背着书包离开教室;随后又和老师开始讨价还价,想要为自己争取一些可以减免的权利。在一切未果之后,他这才相对老实地坐在座位上按照老师的要求开始背书。又过了20分钟,这个孩子明显没有得到预期的学习效果。期间,老师一直陪在教室里备课并等待。在时间过去一个半小时的时候,孩子依旧没有任何收获。老师要求背的内容他无法背,连复述也无从开始。 此时,孩子已经面红耳赤、目光游离。孩子并非不愿意学,只是他完全没有状态去学习。高压、强迫下,留下来的是孩子的身,而孩子的心早已飞到了教室之外。这样无效的时间真的很可惜。 作为家长要清楚,无限地延长孩子的学习时间或者记忆背诵时间是几乎没有作用的。如果学习是不快乐的、是被强迫的,那么孩子反馈回来的结果一定是无效的。所以不妨给孩子一定的缓冲区,让孩子有一个自由呼吸的时间,尤其针对记忆,不如把时间化整为零,把大块的时间切割成为小块小块的集中注意力时间,一般以10~15分钟为宜。然后让孩子有适当的休息、放松,之后再继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