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何龙
时值深秋,走进合作市勒秀乡,一路美景如画:一条条道路村村相连,一座座农家院落干净整洁,一排排垃圾桶摆放在家门旁边,一张张农民的笑脸荡漾着幸福欢畅……如今,在城乡环卫综合整治工作的助力下,勒秀乡各村庄迎来美丽“蜕变”,一幅精心勾勒的幸福画卷呈现在人们眼前。 自合作市创建省级卫生城市以来,勒秀乡党委、政府以打造“羚城小江南”和“藏家水乡”目标,按照“以点带面、以面控点”的方法步骤,以改善农牧民群众生产生活环境为目标,以增强农牧民群众文明卫生意识为着力点,全面提高乡村环境卫生水平。 记者在西拉村看到,每条大街小巷平坦整洁,每个自然村都有定点垃圾箱。“如今的村子真是变了样,以前垃圾遍地的状况一去不复返,村民现在都自觉地保持卫生。”村民豆个日说。 勒秀乡将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纳入到乡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上,定期召开会议分析、研究解决环境卫生整治重点、难点问题。乡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形成干部引导、群众参与的环境整治大格局。机关、农牧村环境卫生划分区域,实行网格化管理,由科级干部任各村第一书记实行责任包片制,形成乡、村(寺院)、组齐抓共管局面。 在仁占道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已成为常态化,村子里的垃圾死角都已被清理干净了。“原来村里有多处空地污水横流,又脏又臭,像是天然垃圾场,群众怨声载道。通过整治,这里的面貌得到彻底改观。村里的老人们交口称赞,都说活了一把年纪,今天才真正感觉到自己的家乡竟如此美丽,一出家门就觉得心情舒畅。”村民次知木高兴地说。 近年来,勒秀乡多渠道争取资金,着力提升农村综合服务功能,不断丰富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内涵,使广大农牧民群众分享更多的改革发展成果:村庄主干道卫生整治、村村亮工程的建设改善了村民的出行条件;生态文明小康村的建设提升了村民的人居环境;集农牧民休闲、娱乐、健身为一体的文化广场的建成丰富了广大农牧民群众的业余生活……勒秀农牧民惊喜地发现,勒秀的环境变美、变绿、变干净了。 勒秀乡有关负责人说,深入推进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向纵深发展,实施城乡同建同治,勒秀村容村貌大变样。农牧村环境卫生整治以生态文明小康村、公路主干线、旅游景点及周边村庄、乡镇政府所在地为重点区域,积极开展卫生死角整治工作。 据悉,勒秀乡为各行政村设置环卫工15名,各村、寺院环境卫生联络员13名,共出动1700余人次(其中干部600余人次、群众700余人次、僧侣300余人次、学生100余人次),铲车3两,挖掘机2辆,共出动6次,累计清理垃圾约14吨。 如今,走进勒秀乡乡间村落,感受到的是整齐、干净、敞亮,更真切地感受到,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正在渗透到勒秀乡农牧民的日常生活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