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杨晓飞 李鹏飞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 人才是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是社会发展的“筑梦者”,承载着一个地区腾飞梦想的动力源,始终引领社会的前行。 “十二五”以来,我州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以及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强人才工作的重大战略部署,严格按照省基层组织和政权建设领导小组会议精神和藏区党建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以及省委加强藏区人才队伍建设的部署要求,着力为建设“美好幸福新甘南”育揽人才、集聚人才、用好人才,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人才工作摆在首要地位,着眼于抓基础、抓机制、抓载体、抓宣传,有力推进了全州人才工作,为全州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奠定了稳固基础。 多措并举 加强师资建设 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各中小学、职业院校以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为目标,以培养专业学科带头人为重点,改革创新、真抓实干,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和年度重点工作及民生实事,并在一些难点和薄弱环节取得突破,教育发展形势喜人,亮点纷呈。 “十二五”以来,全州补充教职工690名,其中引进紧缺学科教师61名,签约农村教育硕士6名;通过“高校毕业生就业工程”、“农村特岗教师”等,选招中小学教师342名、幼儿教师281名。特别是在2015年普通高校毕业生民生实事就业项目中,省上特批我州招录学前教育专业普通中专毕业生到基层幼儿园任教,为乡村幼儿园招了一批相对专业化、下得去、留得住的幼儿教师。培训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教师1532人次,认定各类教师资格2727人。接收77名州外教师、下派州直及县市100名教师开展支教工作。争取省教育厅选派300名优秀大学生开展“顶岗支教”,有效缓解了幼儿教师特别是乡村新建园幼儿教师紧缺问题。 交流教师2663人(次),开展三区支教计划,每年接收省内教育发达地区77名城镇学校骨干教师和300名优秀大学毕业生到中小学和幼儿园进行顶岗支教,州内每年选派100名城区学校教师到乡村学校支教。评聘高级职称419名、中级职称2140名、初级职称2947名。 通过“国培计划”、“民培计划”以及地方培训和校本培训等培训项目,特别在双语、音体美、信息技术等薄弱学科方面加大了培训力度,全面提高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2010年以来,共培训教师(校园长)6870人(次),全州教师进行了一轮新的培训。全州小学、初中、高中教师的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99.82%、99.71%和84.59%。 加强培训 提高人才质量 近年来,我州针对人才总量不足、“双语”人才短缺、卫生人才匮乏等问题,州委组织部先后多次派出专项工作组,采用“解剖麻雀”式的方法,对全州人才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重点对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和“双语”人才培训,全面实施了“百名领军人才选拔培养”、“千名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培养”和“万名实用技术人才培养”三大计划;引进高学历急需紧缺人才500名,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200名,协调省外对口帮扶城市、省内高等院校,定向培养实用紧缺人才300名。实施万名实用技术人才培养计划,分层次举办基层年轻干部藏汉“双语”培训班,计划到2018年,完成2000名基层年轻干部的藏语培训和2000名牧区村组干部的汉语培训,截至目前,依托甘肃省民族师范学院和州教育党校,举办了10期“双语”培训班、5期“双语”进修班,并在省委组织部的帮助协调下,在西北民族大学举办了两期干部藏汉“双语”提高班。各类各级培训班累计培训藏汉“双语”人才1863名。 依托省内外培训基地,培训乡村旅游、农牧村实际技术等实用急需紧缺人才8000名。通过加大各类人才培养开发力度、完善人才竞争选拔机制等举措,努力推进藏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向纵深迈进。 利用天津市对口帮扶渠道,委托天津医科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在我州定向录取医学本科生200多名,近年累计投入将达6000万元。选派18名藏医骨干人才赴西藏、青海藏医院进修。选派15名二级以上医院骨干医师参加全省为期1年的临床进修培训。选派16名专业骨干人才参加全省健康教育培训班。邀请省州公共卫生管理专家,集中培训了614名乡村医师。委托省二院培训乡镇医技人员79名、中藏医技术人员72名。举办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培训班3期,培训基层医技人员79人。共投入80多万元举办产儿科、超声、心血管、妇科、护理、外科、麻醉、检验、影像等9期专业培训班,对全州各医院近500名医护人员进行了集中培训。 着眼发展 培养专业人才 和大多数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一样,人才匮乏问题是制约甘南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全州人才总量远远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人才结构不优、素质不高、分布不均等问题仍然突出,顺应当前我州发展态势,推进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时不我待、势在必行。 近年来,我州不断组织电子商务考察团赴外地考察学习,按照州委、州政府决策部署,各部门真抓实干,高位推进。商务部门安排了电子商务示范工程补助资金,财政部门安排了电子商务奖补资金,人社、扶贫部门把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和引进纳入了城乡职业技能培训和引智范围,金融部门加大了对电商创业者小额贷款的支持力度。截至目前,州上落实了250万元电子商务产业发展专项经费,举办电子商务培训班25期,培训电商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才2500余人。 坚持围绕大局,切实加强智力帮扶,依托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扎实开展农机推广培训,已累计培训基层干部680人。加大精准扶贫人才支持力度,选派109名为我州贫困村服务的大学生村官分三期参加农村电商人才培训班。 注重本土人才的教育培养,启动“百千万”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大力实施“万名实用技术人才培养计划”,依托省内外高校、各级党校和省、州职业培训基地,每年培训1000名乡镇村组基层干部、1000名乡村卫生人才、250名乡村旅游人才、250名农牧村幼儿教育人才和150名乡村文化人才。建立“双联”行动人才智力帮扶机制,每年从州、县市直机关和“双联”单位选派100名45岁以下、基层工作经历不满两年的优秀人才,到建档立卡贫困村挂职。从州、县(市)各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选派228名科技特派员和96名“三区”人才深入基层开展科技帮扶,并建立了21个科技示范基地。从州、县市直机关和“双联”单位选派100名45岁以下干部,到284个建档立卡贫困村挂职,做到贫困乡镇、村干部挂职全覆盖。 积极加大高学历急需紧缺人才和特殊专业急需紧缺人才的引进规模,目前已引进环保、藏语、卫生、教育等41个紧缺专业的101名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才。 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甘南发展的脚步不曾有片刻停歇,甘南的发展召唤人才,人才培养工作的扎实推进必将为我州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