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2版:甘南日报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6年12月29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


  王松强

  在党的惠民号角吹响时,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行动启动时,我光荣加入了这只浩荡大军,被组织安排到玛曲县欧拉乡达尔庆村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我觉得无比自豪和光荣。在学习与实践、锻炼与奋斗、创新与改变、发展与推动中,思想得到了升华,觉悟得到了提高,改变贫困的意识更加坚定,也学到了很多让我受益匪浅的重要知识。
  驻村后,为了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摸清村里的基本情况,掌握贫困产生的根源,我跟随乡镇干部、帮扶工作人员采取多种形式开展调查研究。一是“请进来”。分别将村干部和村民小组长请到村委会,召开村“两委”班子会议,详细听取党员干部、群众对村班子的评价,了解当地民情风俗、经济发展情况、村发展计划、村里急需解决的问题等,初步掌握了该村的基本情况。二是“走出去”。为进一步了解村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听取群众对发展本村经济的意见建议,有选择性地重点访问了本村个体老板、养殖能手、老党员、困难户等不同层次的村民代表。了解群众想什么、盼什么,需要为他们解决哪些问题,真实了解村民的现状和实情。通过深入调查摸底,整理出当地存在的一些问题,掌握了村情民意,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明晰了今后的工作思路。
  积极主动从党和国家的各项惠民帮扶政策中想办法。由于自己对扶贫惠民政策知识了解甚少,工作费时费力解决不了问题,便开始翻阅各类扶贫政策方面的文件精神及文献著作,做笔记写心得,久而久之,积累的知识多了,意识也就发生了变化,思想也得到了升华。当地牧民群众粗放单一的养殖模式,扶贫资金发放到户后有限的资金做不了什么事情,于是走访牧户说服他们,将闲散生产资料整合起来走规模式发展道路。起初,很多牧户不愿将闲散资金拿出来,这时我充当了义务宣传员的角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反复讲解党和政府在扶贫工作上实施的各项优惠政策,发展集体经济、壮大个体经济的新理念,经过不懈努力,牧户逐步走上了发展集体经济的道路,纷纷加入到合作社中,开始了新的发展模式。
  发展经济路为先,多方协调有关部门为达尔庆村八队新建牧道4.2公里,共投资35万元,有力缓解了当地群众出门难、看病难、上学难的交通制约问题。积极协调县住建局落实危旧房改造项目59户,每户享受资金11500元,彻底改善牧户的人居环境。联系达尔庆村相关帮扶单位,为村委会修建厕所、便道、牛粪房、维修大门围墙、更换旗杆等事宜,共计投资5.6万元。结合本村实际,细化对接扶贫措施,制定到村到户帮扶措施,实现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8%(2014年牧民人均纯收入5769元,2015年牧民人均纯收入6975元)。
  回顾驻村工作,我觉得自己在思想上受到了深刻教育,工作能力得到了提高,党性认识得到了加强。实践中,我认识到,搞好调查研究是做好驻村工作的基础;为群众办实事,是打开驻村工作局面的突破口;抓好村级班子及自身建设,是完成驻村工作任务的重要保证。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发扬成绩,纠正不足,把工作进一步做好做实,为扶贫攻坚行动做出更大贡献。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