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合作讯 2016年,合作市坚持以增收减贫为核心,以提升扶贫整体效益为目标,创新精准扶贫工作思路,积极探索多元化扶贫模式,开辟了精准扶贫新领域、新空间和新渠道。年内完成减贫人口3563人,贫困面由年初的12.5%下降到2.4%,贫困村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大力发展多元富民产业,不断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组建牦牛繁育核心群3个,建设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6个,新建养畜暖棚291座,引进和发放优质奶牛1200头,年内存栏牦牛4.8万头、出栏2.3万头,犏雌牛存栏5.3万头,生产鲜奶0.8万吨;建设优质牧草基地2万亩,圈滩种草1.6万亩,补播改良退化草地22万亩;建设青稞基地良种繁育田0.5万亩、藏中药材基地1万亩、优质油菜生产基地1.6万亩,示范种植羊肚菌30亩,农牧业增加值达到2.09亿元。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牦牛、藏羊、青稞理赔金额1062万元。推进农村合作组织有序发展,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383个,注册资金7.7亿元,贫困村农民专业合作社覆盖率100%。 开展双联惠农贷款、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工作,有效解决了贫困户贷款难问题。2016年,累计发放精准扶贫专项贷款8155万元、双联惠农贷款1.57亿元,惠及农牧户4867户。加大农牧村互助资金协会扶持力度,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960万元,市财政配套贫困村互助资金160万元,发展扶贫互助资金协会39家,惠及全市251个自然村,重点贫困村互助资金达到65万元,其他村达到40万元。积极引导支持各类金融机构向乡村延伸服务网点,建立6个乡金融服务网点和39个行政村金融便民服务点,贫困村金融便民服务点实现全覆盖。一系列项目的实施,有力促进了农牧村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丁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