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宗周(1914年5月—1991年3月),名守礼,字宗周。甘肃陇西人。1942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中文系,曾与旅渝同学创建《陇铎》杂志,号召振兴桑梓,弘扬西北文化。后任南京教育部编辑等职。1947年7月-1948年6月任临潭县长,期间,对临潭一中的创建,多有贡献;曾追缴盗伐森林罚没款用于临潭一中的筹建,解决了当时临潭一中筹建中的燃眉之急。解放后,在兰州大、中学校任教,著有《古汉语词组》等书。1987年被聘为甘肃省文史馆馆员,专门从事地方文史研究和著述,积极为《甘肃文史资料》撰文,著有《甘肃历代郡县考略》《甘肃政区备志》等。已故陇上诗界名流、原甘肃省诗词学会会长袁第锐公有言:“夫甘肃之言方志学者,首推临洮张鸿汀先生,以其主持志馆,不特总纂巨制,其于方志之学,尤多发明也。今者,聚全省之精英、事省志之修纂,其为功也,宜盖古今。然而私家著述,殚竭心力以求一砖一瓦之助者,环视省内,则宗周之《甘肃政区备志》宜与焉!”陈宗周先生去世后,所著《栗荆诗文选》一书,由其夫人杨素宜女士(原兰州大学图书馆采编)整理校注,并予出版。现将其中所收陈宗周任职临潭县长期间,咏及甘南的诗词作品,辑录于此,以飨州内各界读者,亦作为对其造福地方之功的纪念。 访石门 (一九四七年) (红军长征过洮岷,朱总司令曾屯兵于临潭石门乡)。 鬼斧神工劈石门,秋风拂马到山村。 逢人惯说长征事,箪食壶浆细柳屯。 访卓尼禅定寺僧纲杨丹珠活佛二首 (一九四七年) 重门隔绝尘世华,窃窃梵音伴寒鸦。 寄意丹青销岁月,叠山洮水好生涯。
金幢玉柱羡年华,天纵聪明一袈裟。 枯坐参禅寒复暑,漫漫长夜对灯花。 观洮水流珠 (一九四七年) 谷深水陡寒气殊,激石冰凌凝蚌珠。 万斗千斛昼夜涌,空山玉响诧鹙鹕。 扎尕那铁索撑渡,藏族少妇主其事 (一九四七年) 铁弦悬系木兰舟,点水蜻蜓跨急流。 明月耳珰裘领幌,流珠声脆歌声柔。 访铁城 (一九四七年) (临潭铁城乡,即宋铁城堡,元铁州。) 列嶂崔巍拥铁城,荒烟蔓草总关情。 当年古迹今何在,禾黍夕阳鸟数声。 笔者注:明代岷州进士於敖有《铁城》诗:“列嶂崔巍拥铁城,秋风拂马漫伤情。无人肯说平戎事,禾黍夕阳鸟数声。”与陈诗首尾两句及次句韵脚字雷同,以陈之德才,当不至于抄袭前人,究竟是巧合,还是整理之失或其他之误(因《栗荆诗文选》书稿在整理出版时作者已故去),有待查考。 赴甘南采画者 (一九四七年) 此日相逢忆溪沙,嘉陵春色笔生华。 苍茫烟雨任挥染,洮水叠山散彩霞。 忆江南·临潭莲花、妙华二山 妙华望,冶海高山头。云淡蓝天浸明镜,泉清白练下荒陬,晃荡广寒秋。 凭关望,崄巇是莲花。玉嶂娉婷冲霄汉,松涛浩渺走天涯,歌响遏云霞。 陈宗周先生学深德高,素负报国之志,视篆洮地,有功于吾乡。其志其行,令人仰慕。笔者在撰写《临潭金石文钞》(甘肃文化出版社于2011年正式出版)时,为调查《临潭一中奠基石铭文》中的缺失文字,破费周折,最终查明缺文即为“陈守礼”等三位奠基人姓名。2013年末,笔者在甘肃省诗词学会幸遇赵幼诚先生,赵先生得知笔者为临潭籍,即告诉笔者其同窗陈胜先生之父陈宗周先辈曾任临潭县长,期间创立临潭一中之事,其所著《栗荆诗文选》现流传于世。当笔者翻阅由赵幼诚先生转赠之此书,尤其是看到著者在任职临潭县长期间咏及甘南的诗作时,不胜感慨。斯人往矣,斯文犹存。后来者虽不能耳聆面教,但读其文亦可想见其为人,遂赋小诗一首,呈于赵幼诚先生清正。兹录之于此,并以结束此文。 吾生不敏且来迟,欲拜仙容缘数奇。 洮水流珠鸿迹远,高明说与有心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