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4版:甘南日报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胡爱岭:“匠人”司机要把火车开出“艺术味”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7年01月26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


  人民网兰州电 (王文嘉 实习生 吴仪) “小胡,咋不操心瞭望?人命关天呀!”师父操着山东口音的怒喝和熄火拖拉机旁几张极度惊悚的脸固定成了一幅画面,时常在胡爱岭的脑海中回放。兰州铁路局兰新迎水桥机务段的火车司机胡爱岭已在火车上度过了半生光景,而刚工作时的那次操作失误差点造成行车事故是33年前的旧事。然而,胡爱岭牢记着这件事和师父的教诲,时常警策自己。
  54岁的胡爱岭,将在火车上度过他第35年的司机生涯。安全行车5800多趟的成绩,使他练就了“起车没声响,下闸一把准”的绝活。迄今为止,胡爱岭仍是全段的火车司机中“零厘米对标”单项技能的纪录保持者。同时,胡爱岭还为单位培养出了1名全国劳模、3名省级劳模和11名铁路局级的技术能手。
  辉煌成绩的背后是点滴汗水的耕耘和辛勤付出。1982年,胡爱岭中专毕业成为了一名火车司机。“刚开始觉得火车没多难,也想着努力干,尽快当一名受人尊敬的‘大车’。”胡爱岭说。然而,工作不久后的一次不专心瞭望,差点造成行车事故,让他意志消沉,甚至一度想改行去修火车。“随时把旅客生命和财产安全放到心里,才能真正用心把技术学好。”师父的话让胡爱岭醍醐灌顶。他下定决心:今后一定要把开火车的活,学到最精,干到最好!
  从那以后,胡爱岭就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了“学”和“干”上。功夫不负有心人,两年以后,他学懂弄通了蒸汽机车的全部维修、保养技能,并成为全段有名的的行车行规“一口清”,顺利通过了专特运司机的严格考核,先后圆满完成了17次重要特运任务。
  上世纪90年代初,西北地区铁路大量投入运用韶山型电力机车,给火车司机带来了全新的技能要求。胡爱岭不忘初心,凭着一股子执拗,在最短时间内掌握专业技术知识。利用业余时间剖析了包兰线和宝中线每一米的线路特点,创造出坡道进站阶段减压对标停车和连续坡道空气减压控速防冲动2项先进作业法,为单列运输量由3500吨增加到4500吨提供了火车头操纵技术支持。
  近年来,随着铁路“三个出行”要求为常态化工作标准,火车司机的技术水平也“水涨船高”,把火车开稳、安全正点牵引到目的地已经不是难事了,早已成为火车“匠人”的胡爱岭开始追求把火车开出“艺术味”来。
  “‘艺术味’嘛,就是让坐车的旅客有行云流水的感觉,逛列车超市、在车上骑健身车、喝酒嗨歌啥的,就像在地面上一样。”胡爱岭这样解释“把火车开出‘艺术味’”。
  虽然胡爱岭在迎水桥机务段已是开火车的一流“匠人”了,但是胡爱岭对自己的有着更高的要求。“啥叫精益求精,就是倾尽全力把一件事、一项工作做到尽善尽美。”胡爱岭说,“对我而言,把火车开到让旅客坐着舒服、听着轮轨声音像乐曲,才算是合格的匠人哩!”
  今年春运,胡爱岭又定好了继续提高火车操纵技能的新课题。“会比以往更加忙碌,更费心智,更努力地去实践摸索。”胡爱岭说。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