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锟
漫步舟曲的藏村汉寨,一条条干净平坦的水泥路直通各家各户,一面面图文并茂的文化墙装点山乡,一座座挺拔别致的小洋楼绿树掩映;文化广场上各种健身器材一应俱全,农家院里传来哗哗自来水声……村里的喜人变化让村民们拍手叫好。 近年来,舟曲县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州扶贫开发决策部署,因村施策育产业,精准扶贫促发展,奏响了扶贫攻坚的交响曲。 紧盯节点谋划脱贫思路 依靠中组部对口扶贫和省委组织部双联帮扶,舟曲一手抓灾后重建、一手抓扶贫攻坚,整合资金17.5亿元实施了82个扶贫项目。确定了“56344”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总体工作思路,组建了19个乡镇精准扶贫指挥部和208个驻村扶贫工作队,下派1344名省州县乡村五级党员干部,入驻208个行政村,首创“33221”工作法,精准识别确认了5971户贫困户、2.17万贫困人口。不断完善建档立卡大数据平台,由所有县级干部带领扶贫工作队驻村、蹲点指导各乡村强化对精准脱贫大数据平台的管理,逐户逐人核实“八项重要数据”,完善村级作战“五张图”和贫困户脱贫“三本账”,实施挂图作业的精细化管理,倒逼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落实。探索“5533”党建助推精准脱贫工作模式,积极为驻村扶贫工作队创造条件,筹措资金210多万元为全县208个行政村服务中心和181个组服务室购置办公生活用品,确保驻村队员办公有场所、住宿有房间、工作有保障,解决了“扶持谁、谁来扶”的问题。 因户施策聚焦精准滴灌 严格落实省上“1+17”、州上“1+17+1”精准扶贫方案,制定了全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1+17+1+2”实施方案,去年整合项目资金7.8亿元,重点投向87个贫困村和5971户贫困户,同步推进村内基础设施建设、富民产业培育、公共服务保障、能力素质提升等重点工作。突出因村施策、因户施法,实施了总投资4454.9万元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县财政压缩“三公经费”,按照人均1000元左右的标准,落实了总计1415万元的入户产业扶持资金,并筹资228万元,为贫困户配发鸡笼7516个,发放土鸡苗31.9万只,改良嫁接优质核桃500亩,帮助其发展土鸡、土蜂、土猪养殖和中藏药材、优质核桃等产业,有效解决了“怎么扶”的问题。坚持把抓好城乡环境卫生整治提升到巩固脱贫成果、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战略高度,全力实施“3456”工作法,先后投入资金700多万元,向各类影响城乡环境的“顽症”和“陋习”宣战,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夯实基础破解瓶颈制约 坚持夯实基础与破解发展难题并重,实施村道畅通工程,新增通车公路里程146公里、硬化村道666.8公里,行政村通畅率达100%、自然村通达率达81%;实施安全人饮提升工程,全县人饮到户率达90.6%,集中供水率达9.4%,稳定解决安全饮水率达100%,成为全省首批实现饮水安全的县;实施供电路网改造工程,新增变电总容量20兆伏安,新建和改造供电线路208公里,动力电实现自然村全覆盖;实施危房改造工程,累计改造农村危旧房10737户,实现农村存量危房改造全覆盖;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累计完成易地扶贫搬迁13个村1468户6507人;实施农村宽带网络覆盖工程,新建杆路50公里,行政村通宽带率达82%。贫困村基础设施条件的不断改善,为消除贫困和长远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打下了坚实基础。 围绕增收培育富民产业 坚持把培育发展特色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通过实施全县“159”现代农业发展行动计划,着力壮大提升优质经济林果、中藏药材、特色养殖、设施种植、劳务经济五大特色优势产业,全县经济林果总面积达到15.54万亩,其中优质核桃10.74万亩;完成各类药材种植10.01万亩;累计建成蔬菜大棚3200座,日光温室135座;羊肚菌人工试种成功,推广种植525座大棚175亩,亩产值3.6万元,预计总产值达630万元;羊肚菌研究院基本建成,菌种培育中心已完成整体进度的70%,预计6月底建成投用;完成舟曲土鸡、土鸡蛋无公害认证,舟曲核桃、花椒、土鸡通过省级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品质鉴评和现场核查;累计完成劳务技能培训1.86万人次,取得技能证书8952人;完成农业实用技术培训4.16万人次,输转劳务19.72万人次,创收24.2亿元,建立劳务基地91个,创建劳务中介机构15个,成立务工人员临时党支部32个。通过积极拓宽融资平台,“三农”金融全力助推脱贫攻坚,累计发放各类支农贷款21.49亿元,其中双联惠农贷款4.75亿元,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到位2.52亿元;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136个,其中省级示范社14个,州级示范社30个,县级示范社100个;扶贫互助社实现行政村全覆盖,互助资金达到4200万元,金融信贷的支撑有力促进了产业培育。 舟曲扶贫攻坚以增加贫困农民收入、提高发展能力为核心,以整村推进、产业开发、扶贫扶智为抓手,使因贫步履蹒跚的群众迈上致富奔小康的康庄大道,大山深处焕发勃勃生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