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4版:甘南日报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西藏:科技创新鼓起群众“钱袋子”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7年02月08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


  农牧业是西藏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大力发展西藏现代农牧业经济,提质增效,意义深远。
  近年来,全区按照“建平台、攻专项、促转化、广普及”的工作要求,全面提升农牧业科技创新能力、转化应用能力和推广服务能力,农牧业科技贡献率达到45.1%,科技普及率达到90%。科技创新迅速成为提升我区传统农牧业附加值的“强心剂”,为广大农牧民群众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2016年秋冬之交,高原田野间的青稞已经收获归仓,记者来到了昌都市洛隆县孜托镇格亚村种粮户其布达瓦家。
  其布达瓦正在给院子里的花草浇水。“家里26亩耕地有16亩种了青稞,收获了6000多公斤。留一些做口粮,剩下的全部卖给糌粑厂。”面对记者,又赶上一年好收成、好收益,其布达瓦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近年来,随着我区对良种青稞投入及科技研发力度的加大,青稞产量节节攀升,逐步走上了产业化道路。通过深加工,制作出的青稞啤酒、青稞饮料等产品畅销国内外,极大地提高了青稞的附加值。同时,科技创新对我区传统农牧业改造升级的引领作用日益显现。在格亚村,青稞脱粒后,洛隆县糌粑厂会以高于市场的价格进行收购。通过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像其布达瓦一样,我区很多种粮户的“钱袋子”开始一天天鼓了起来。
加强重点领域科技攻关
  粮油高产栽培、畜禽健康养殖、高效设施园艺、饲草高产栽培、特色农产品加工等农牧业增产增效……关键技术的研究近年来在我区取得了丰硕成果,其中青稞全基因组遗传图谱的绘制填补了国际空白。
  重点领域的科技攻关取得重大突破,科技创新成为引领农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注重农作物原种、蔬菜原种、饲草畜禽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全区每年建立农作物原种田、一级种子田和二级种子田20万亩左右,分别在亚东、日土、贡觉、林芝和拉萨曲尼帕综合实验基地初步建成了牦牛、绒山羊、藏系绵羊、藏猪、拉萨白鸡5个特色畜禽繁育基地。各类创新平台的建设,为传统农牧业提升附加值打下了基础。
  加强农作物、畜禽、园艺、牧草四大育种攻关。着力强化重要种质资源鉴定、功能基因等科研攻关,选育出藏青2000、冬青18号、山青9号等青稞新品种以及小麦、油菜、马铃薯和蔬菜等农作物新品种和新品系;藏猪、藏鸡的遗传资源保护、提纯复壮取得新进展。
  优良品种为农牧业发展打下了基础,提升了品质,带动了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
产业技术体系基本形成
  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基地发展为基础,以园区示范为平台,以加工销售为引领,目前,我区高原特色农牧业产业技术体系基本形成。
  2016年,全区推广良种227万亩,引进试种蔬菜品种120多个,实施黄牛改良26万头,发展紫花苜蓿、青贮玉米、黑麦草、绿麦草、燕麦草等优质饲草料生产,完成人工种草25.7万亩。全区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85%。
  大力发展设施农业,设施果蔬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田3.6万亩,推广优质蔬菜瓜果种苗270万株;大力加强科技示范,建立拉萨、日喀则、那曲3个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承担实施了57个科技项目,开展了一系列农牧业育种、高效种养技术集成示范推广工作。
  大力推进加工增值。研发并向市场成功推出了青稞饼干、红曲酒和牦牛肉、奶等系列产品,形成了高原特色农畜产品品牌。
  2016年,自治区级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产值达到28.75亿元,农畜产品加工企业总产值达到31.59亿元,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42%。
         (《西藏日报》)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