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3版:甘南日报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学吃亏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17年02月09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


  在海伦街西水师营有个姜家烧锅,大掌柜的姓姜,姜掌柜的经营之道是三个字:学吃亏。
  在姜家烧锅的柜台上,有个葫芦瓢,一瓢能装三四升酒。凡是来买酒的人,不论买多少,都可以先尝后买。一般的人,让他随便喝也不过喝个二三两,顶多有半斤酒撑死了。
  有一天来个白胡子老头,进门就问:“掌柜的!你们酒是先尝后买?”
  “对!先尝后买!”
  “我可尝得多呀!”
  “老爷子,你随便尝!能喝多少喝多少,尝好了再买!”
  就看老头舀了满满一瓢,一扬脖,咕嘟、咕嘟就喝进去了。他一瓢接一瓢,接二连三地喝了三四瓢,把柜台上的劳金、伙计以及打酒的人都给喝得愣眉愣眼的。老头喝了三四瓢酒以后,吧嗒吧嗒嘴说:“好酒!好酒!给我打一斤吧!”
  以后每隔三五天,这老头就来打一回酒,每回打酒都得喝上它三四瓢酒。伙计、劳金就把这个事和姜掌柜的说了。姜掌柜的说:“他喝那十几斤酒不算啥!我不是告诉你们学吃亏吗!姜家的烧酒随便尝,酒好喝,大家都来买,咱们不就有了吗?”
  果不其然,市面上就宣扬开了,说有个白胡子老头常到姜家烧锅去买酒,姜家烧锅的酒,先尝后买,他一连气喝了三四瓢也没醉,还说姜家的酒好喝。也有人说,我亲眼看见过那个白胡子老头,他三五天就去姜家买酒。还有人说,该姜家发财了!那是狐仙到他那喝酒去了!
  市面上这一宣传,一下子就把姜家烧锅的名誉给宣传出去了,不但街里的人都买姜家的酒,而且不少外地的人也特意到姜家烧锅来打酒,就连各家小铺原是卖别家烧锅的酒,也都打姜家的牌号。
  说也奇怪,那个白胡子老头从此以后再也不来打酒了。姜掌柜的就特意刻一个金字匾,金字匾上刻着三个大字:学吃亏,高高地挂在店门的上方。
(摘自《东北民间故事》)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